访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如何寻找鞍钢新宪法

来源:证券日报 2008-03-14 09:5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初春的北京,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在召开。
由于有人大代表团入住,车公庄大街上的新大都酒店比平时多了几分繁忙,不时有安保人员在门口游巡走动。
  上午11时,辽宁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间隙,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出现在酒店大堂,和早先到达的《证券日报》记者握手致意后,一场关于鞍钢再造的专访开始了,而再造的核心就是要让鞍钢成为行业的带头大哥。
  这一天是3月9日。窗外,阳光融融,树木已开始焕发新生。由于张晓刚同时是鞍钢股份董事长和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我们的话题自然也就穿插于其中。
海外找矿应对铁矿石涨价
  现年54岁的张晓刚于去年2月才从原由宝钢前董事长谢企华手中接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一职。
  宝钢对于鞍钢来说,充满着一种复杂情绪。在宝钢出现之前,鞍钢不但是全国钢铁行业老大,也长期是中国重工业的标致性符号。但这一切,由于宝钢的出现及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兴起,处于老工业基地的鞍钢的地位已化成一段历史。
  因而对鞍钢来说,张晓刚能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接替谢企华的位置,多少有些历史重新轮转的感觉。另外一个数据也显示,如果鞍钢和本钢完成合并,新的鞍本钢铁集团将成为取代宝钢成为行业产量冠军。根据先前重组框架协议,鞍本钢铁集团仍由张晓刚担任总经理。
  但这一担子并不轻松。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寡头企业行业领头羊地位的确定,不仅仅只是产量或产值,更重要的价值输出。就如二战后的福特企业,因开创将员工引入企业管理而成为整个企业界的模仿对象,带动了五六十年代的全球产业革命。
  那么,开创了鞍钢宪法的这家老企业,要让昔日辉煌重现。除了产量和产值整合外,还能给其它同行输出什么价值?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当口,内有群雄并起合纵连横,外有强敌虎视眈眈。而从去年年底开始,来自全球前几大矿石供应商要求铁矿石大幅提价的压力,更是眼前一桩让人头疼和需要付诸大量心力的事情。
  因而对于媒体的言必及现时的铁矿石谈判,张晓刚显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坦率地表示,作为中钢协的会长,他不方便随便阐述自己的个人观点。因为此前中钢协内部已经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就是以协会统一发布的口径作为共同的观点。
  “现在谈判的进展情况并不是太理想,前一阶段我们接受了CVRD和日本谈判的结果,但是力拓和BHP在澳洲和中国的谈判还在进行中。可能也要面对一些问题,主要是澳洲提出的运费的问题。”张晓刚说。
  尽管谈判还在进行当中,但铁矿石要涨价早已成为各方共识。此外,除了铁矿石,焦煤和电价等亦在提升。这种整体的原材料的上涨,导致钢铁企业不得不被动地涨价,而钢铁企业的所有下游也将承担这个影响。
  “当然这个涨价也不完全是不好的结果,它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能推动中国钢铁企业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市场和自己的未来,这很重要。”张晓刚说,“很多企业都在思考这次涨价给我们带来的利润的降低,成本的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所以很多企业在考虑资源占有的问题,现在你到国外,到澳洲去看一看,都是中国企业在谈矿。”
  而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寻矿之旅,身为一个大型钢铁集团总经理的张晓刚无疑更能现身说法,并且感触良多。
  今年一月,鞍钢向澳洲财政部外资审批委员会主席提出希望能收购其合作伙伴。二月二十七日,该委员会主席向中方回函,提出了三点规定:第一,申请提出,一旦获批,要有九十天的开放期;第二,披露用意,要把中方收购该公司百分之百股权的信息向世界披露;第三,一旦申请获批,不准退回。
  “这是澳州政府几十年没有过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拒绝,或者是把你引向一个黑洞!”谈及此事,张晓刚的口气从温和变得略为激动和无奈,“这样三点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成本会非常大的增加。因为信息一披露,大家知道你要百分之百收购之后,那就买嘛!反正有九十天的开放期,就拼命买,最后把成本推得非常高,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提出撤回申请。”
  尽管吃此一堑,但对鞍钢对张晓刚来说,并不能打消其海外寻矿的想法和热情,而这也是通过对中国钢铁行业和对企业的现状冷静的思考之后做出的战略布局。
  “这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现在要做呢?我们和澳洲企业的合作是上下产业链的关系,因为原料涨价,使得很多中国企业看到了长期占有自己的资源可能是对自己未来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的竞争力的提高的保证。”
  “特别是对鞍钢这样的企业,我们自己有那么多的铁矿,并不担心这个事情。我们之所以没有大量去开发,而是跑到外面去开矿,是因为这些铁矿既然我们已经占有了,我们想放在这儿,放在地下留给后人,留给这个企业未来发展。我们到澳洲去花巨资去开采铁矿,实际上是保证把资源握在自己的手里,为自己以后长大的过程当中,我的成员企业不断降低成本,获得持久的竞争力所做一种战略思考!”
除了自身企业的利益的角度,一个大型国企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这些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现在大量开采,满足自己之外再卖给各种企业,暴利没有问题!现在铁矿石涨到了一千三四百块钱,而我们的成本仅仅是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但如果中央企业都利用这样的方式去获得暴利的话,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败笔。这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一种,我们必须承担这种责任。”
  因此,张晓刚表示,目前鞍钢方面正考虑通过国家财政部、商务部,通过政府跟澳洲做一些交涉。
  而对于海外寻矿这一举动本身,张晓刚一再强调和提醒国内同行们要早做打算,要作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以在澳洲的卡拉拉矿山为例,鞍钢是在三年前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开始合作谈判,并在两年前对铁矿进行勘探。去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澳洲,在他的见证下鞍钢与合作方签署了协议,并且今年已经定好设备准备明年投产。
“这个过程要有五年的时间来做,要是你刚刚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想要去拿,是非常困难,成本非常高的。这个时候介入,本身也是风险。”张晓刚解释道,对于BHP,力拓这样的企业,它握有的资源量非常大,资源的质量非常好,开采的成本非常低。如果世界经济发生变化,钢材价格大幅下调,矿的成本也跟着下调的时候,很多此时进入澳洲、巴西和非洲矿山的企业,风险马上就扩大了,可能开采出来卖到中国的铁矿,还不如买力拓的铁矿。
“所以我们提醒中国的企业,要有远见,作战略性的思考,然后找最合适的时段,找最合适的方式,切入最合适的企业!”张晓刚道。
在家门口迎接外资挑战
在中国钢铁企业努力走向海外的同时,国际钢铁巨头诸如阿赛洛—米塔尔等也正在伺机进入中国。
去年年底,阿赛洛—米塔尔在香港发动对中国唯一一家非国有的上市钢铁企业中国东方集团的全面收购。而此前,阿赛洛—米塔尔已在2005年成为华菱管线的第二大股东并试图收购莱钢、八一钢铁等国内钢企。
可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这块蛋糕早已不是“自家人”如何瓜分的问题了,国际钢铁巨头们亦垂涎已久。
那么鞍钢以及宝钢、武钢等国内钢铁巨头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张晓刚阐述了自己的两个看法:目前来看,阿赛洛—米塔尔和俄罗斯的企业都进入到中国,但是他们进的都是一些中国的边缘企业,并不是中国的主流钢厂,这是其一。
  至于其二,张晓刚的语气则思虑重重,并不轻松。他表示,像鞍钢、本钢、武钢这样的企业,在过去中国计划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为国家的发展做了太多的贡献,有着非常沉重的历史包袱。
以鞍钢这样1600万吨的企业为例,如果放在海外三万职工足矣。但目前,鞍钢在岗的有十四万人,退休的还有十二万人。对于鞍钢来说,肯定不能对退休的职工撒手不管,或者让在岗的职工大量下岗。否则,对于这些曾经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几代人来说,就不仅是流汗流血的问题了。
而对那些外资钢铁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却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那么在我们有这种历史包袱的情况下,去跟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去竞争,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希望国家对此有所思考,我们需要国家有政策导向来指导这些国外进来的企业,对其提出条件和限制我认为是合理的。”
张晓刚向记者谈起一个小插曲——“我和米塔尔先生上个月在意大利探讨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跟他有一个争论。米塔尔先生提出希望对鞍钢持股,我们相互持股,我说没问题。他说能持多少股,我说持1%到2%,他说太少了,想持20%-30%,我说这绝对不可能。这不叫战略持股,而是相对控股。他说为什么,我说第一我是中央企业,第二中国的产业发展政策也不允许,所以我不会跟你这么去做。”
“所以他也说进入中国为什么限制这么多,我说这也是考虑公平竞争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过去发展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老企业存在,这些老企业也需要轻装前进。它给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国家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这些却变成了它的历史包袱,而这些历史包袱不摘掉就不是公平竞争。”
“当中国的这几代人,这些企业不会变成历史的社会的企业的包袱的时候,我相信我鞍钢跟你竞争,不害怕任何东西。论技术,论管理,论人力资源,论装备,论资源我都不怕你!”张晓刚掷地有声。
  “不过,我满足了他另一个请求。”张晓刚停顿了一下,笑着告诉记者:“他说要培养两个印度国家队的乒乓球女运动员,送到中国来。我说,这点我答应你了,可以免费进行培训。鞍钢乒乓球队是国家队,王楠她们都是我们的队员,前年我们就培养了日本的福原爱。”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吨钢
2007年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是“火热”的一年,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旺盛的需求拉动下,2007年钢材产量达56460.81万吨(含重复材),比上年增加10442.84万吨,增长22.69%。
“在一亿吨钢铁的时候,我们治金部的老部长周传典同志就写了个关于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吨钢的材料。两亿吨的时候他又写了一个,到了三亿吨的时候,他就不写了,说实在没法写了,写不了。”张晓刚笑谈道:“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可能中国就具备了生产接近六亿吨钢的能力水平,这个能力我认为应该是接近或者超过了中国钢铁发展本身的需求量,应该差不多了。”
  张晓刚认为,目前钢材涨价幅度之所以那么大,一方面是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涨价就会缺少一条腿,即便原材料价格不变甚至涨价,钢材也照样会降价,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中国钢铁重组和淘汰劣势企业的最好的时机。
  “但是现在看,这个时机还没到,这说明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张晓刚有着自己的判断——尽管前几年国家都把GDP增长定在了8%左右,但实际上都超过了这个水平,去年增长率就为11%,所以他认为虽然今年有美国次贷危机和大风雪的影响,同时中国经济也开始了双紧政策,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惯性不会因此一下子停下来的,只要有这个惯性,有发展的需求,中国这个原材料需求还是会增加,虽然增速会下来。
  尽管有着对大趋势的认识,但张晓刚表示仍然无法判断未来钢铁市场将一定是怎样。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钢铁行业的整合已经开始了——“最近或者未来几年,都应该是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高峰年,这个阶段可以是一年,两年,……五年,甚至更长。”张晓刚说。
  “在这个阶段当中,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内钢铁企业好坏差别的拉大,劣势企业逐渐消失或者被别人整合了,优势企业继续发展或者壮大了,这才是中国钢铁发展的追求。”
  而就在过去的2007年,鞍钢与张晓刚的国内同仁们在产业整合方面已经开始了大幅推进,忙于为自己圈出更大的势力范围。以宝钢为例,2007年1月,宝钢并购了八一钢铁,成为首例市场化操作的产业整合。此后,宝钢相继与邯钢各出资50%成立邯钢邯宝公司,并与包钢集团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另一方面,早在2005年就已经挂牌成立的鞍本钢铁集团,却一直未见实质性的推进并最终真正成为一个庞大的实体。
  无疑,张晓刚已经频频面对媒体提出的这个问题了。对此,他颇为无奈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
  “这个话题年年谈,我认为没有意义而且会有误导。所以我们一方面是在积极努力地促进鞍本联合;另一方面我们想低调一点,这个问题少谈一点,不要老是年年都有这么一个信号给大家,到了年底又没有兑现,所以今年我没有太多去讲。”
  “经历了五年之后,我们现在确实加大了自己努力的力度,希望促进这个联合能够尽快地实施。这也是从我们自身发展,本钢发展,辽宁经济发展和中国钢铁发展的角度,负责任地在做这样一个事情。”张晓刚的声音十分平静。
拟进入特钢和不锈钢产业
作为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协会会长,张晓刚有着对中国钢铁行业全局的冷静的思考和判断。而作为一个大型央企的领导者,他的国际化的视野以及一种用温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雄心勃勃则给人另一个角度的深刻印象。
  2008年,鞍钢给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为此,鞍钢从“长大方式”、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四个转变,并重点提出,鞍钢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国际化经营模式。
  “我们要把长大的方式,从过去仅仅是由自己投资建设为主变成还将包括兼并、联合重组和投资为辅的这样一个方式。”张晓刚表示:“我们会加大整合的力度,包括在海外兼并一些资产。”
  事实上,鞍钢为此也早已进行了不少海外“试水”行动。2007年2月,因为触及反垄断法,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裁决,阿赛洛—米塔尔公司需要剥离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雀点钢厂。
  对于鞍钢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在美国谋得一席之地的良好机会,因此希望能够将雀点钢厂拿下来。
  然而,经反复衡量评估之后,鞍钢最终认为该厂装备太旧,人工成本太高,放弃了竞购计划。此后,鞍钢还参与了英国一个倒闭钢厂的兼并活动,但还是因为评估风险过大于最后一天放弃了。
  “当然我们自己也有问题,毕竟人家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钢厂,那又干嘛给你?”张晓刚笑着自我解嘲道。
  尽管上述尝试未能获得结果,但张晓刚却自有想法和考虑:
  “我们在评估的过程当中考虑风险还是多了一点。但这是我们的一个指导思想,我们觉得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是重要的。当然也可能因为把风险放在第一位,错失了很多机会,这就是怎么去平衡的问题了,也是我们在走国际化道路过程当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当我们国际化道路走的更成熟的时候,这些就是小事情了,若干年之后说不定也会变成笑谈。”
  他表示,目前鞍钢又有了一个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新钢厂的计划,已经谈了数月,但因为风险太大,还是不敢决定。然而尽管不容易,但是对于鞍钢“走出去”来说,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如果中国的领头企业在这种市场状况下,还是在国内用建设新厂的方式去长大的话,那中国钢铁未来面对的风险会更大。因为重复建设的过程当中,必然带来产能大幅度增加,但在未来建设的一个周期,譬如说三年或者四年,这个期间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是有所不及的。你的投资投进去了,但是投产之后可能没有效率,就会造成财富的浪费。”张晓刚由此也提醒自己的国内同行们,要做好这方面的风险防范工作,不要在风险来的时候才后悔。成熟的钢铁企业,要在风险没有到来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战略思考。
  除了探索建设海外钢铁生产基地,鞍钢也期望通过加强企业间战略联盟、参股资源类企业和直接投资建立海外供应基地等措施,强化在全球范围内对战略资源的控制能力。
  张晓刚坦陈,目前正在考虑参股一些海外的镍矿和铬矿资源。此前,鞍钢在西班牙跟斯坦科公司(STEMCOR)合作成立了公司。而在意大利,则是意向收购一个加工公司,但因在探讨和谈判当中,所以尚未披露。
  而对于为何考虑参股镍矿与铬矿资源,张晓刚告诉记者,鞍钢一直是一个不碳钢的企业,但作为一个大企业,产品结构缺项是不合适的。所以,鞍钢下一步打算介入到特钢和不锈钢当中。之所以现在没有介入,是觉得目前介入基础还不牢固。比如鞍钢此前没有生产过不锈钢,介入的话,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工厂的管理和装备也尚未建设,因此这个时候介入不一定是最好的时机。
  “所以,既然我们想做这个事情,就先从资源做起,先握有特钢和不锈钢生产过程当中影响最大的必须使用的这些资源,然后再下来做这个产业,可能这是我们最佳的战略!”
阳光洒落大堂,眼前的张晓刚运筹帷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