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或部分取代加息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任晓 2008-03-19 07:5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任晓
达到15.5%的历史高位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至15.5%的历史高位。
  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从紧货币政策基调确定后,央行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指出,此举旨在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以2008年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49万亿元计,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望冻结可贷资金逾2000亿元。
  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准备金率,累计调幅达5.5个百分点。今年1月,央行同样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方式,启动了全年的金融调控
上调准备金率或部分取代加息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北京报道
  
  全国两会刚一结束,央行便宣布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至15.5%。对此,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举可能意味着本月不会上调存贷款利率;至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央行在做出加息决策时将更为谨慎。
  强化从紧政策预期
  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去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从紧货币政策”以来,央行打出的“第四枪”。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的意图有三。
  第一,取代央行票据对冲被动投放的过多的流动性。以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40.49万亿元计算,此举将一次性冻结可贷款资金2024.5亿元。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认为,与发行央票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对冲成本低、冻结期限长的优点。
  第二,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704亿元,但前两个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同比多增692亿元,加大了实现今年信贷监管目标的难度。同时,股市震荡导致资金回流,银行存款增长迅速;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减,意味着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仍较为旺盛,因此,未来银行的放贷冲动十分强烈。在此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可以“防患于未然”。
  第三,强化从紧货币政策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和我国雨雪冰冻灾害发生之后,国内关于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较高。但2月份CPI涨幅高达8.7%,央行不能不有所反应,以实际行动强化从紧货币政策的预期,这有利于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继续上调仍有空间
  自2007年以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逐渐成为常规工具:至今已上调12次,几乎每月都上调一次;累计幅度达6.5个百分点,此次实施后存款准备金率将创下15.5%的历史新高。
  未来是否还会上调?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从全年调控的需要看,未来准备金率仍将会提高2.5个百分点。林朝晖也表示,今年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但频率和幅度将低于去年。
  “此次上调幅度低于我们预期的1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央行可能考虑到了愈发严峻的国际形势。未来如果银行的超储水平仍然较高,则准备金率存在进一步上调的空间。
  针对部分小银行资金吃紧的现象,专家建议,央行今后可以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别准备金率政策。
  本月加息可能性降低
  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倒挂,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我国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雪上加霜的是,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18日议息,市场预计其或将再次降息100个基点。
  范剑平认为,当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央行在加息决策上将更为慎重。而且从抑制通胀的角度来讲,信贷控制等数量型工具更管用;加快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加息这个价格型工具。因此,本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从补偿负实际利率的角度来看,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林朝晖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意味着本月不会加息,加息决策将适度延缓到4月份。
  不过,李慧勇仍认为,今年将加息三次,第一次加息最快将在本月下旬实施。
  至于对A股市场的影响,中信证券研究部副总裁陈济军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总归是一个收缩流动性的手段,但如果市场恐慌已久的3月份货币政策到此为止,倒不失为“利空出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