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当前价格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但从趋势上看,今明两年CPI或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今年GDP增速在10%以上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中国也将创造连续30年保持GDP9%以上增速的奇迹。从目前情况看,由供给方面产生的通货膨胀是各方面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形成的,解决它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物价上涨驱动因素或弱化
报告认为,“面对此轮物价上涨,有人担心会不会诱发以往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造成物价持续、大幅度的上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发生。”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处长施发启认为,对于物价的走势,不仅要着眼于当前价格水平,更要看物价水平的走势。今明两年,我国物价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目前,扣除食品之外的核心通胀在一季度仍保持在1%左右,而从食品特别是从猪肉的生产周期看,三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会下降。”
虽然持续、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可能性不大,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提醒说,中国需求拉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正在转化为成本推动的总量性通货膨胀,目前正处于这一转折的拐点。从长期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存在通货紧缩的威胁,既要治理通货膨胀,也要考虑解决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经济增长问题。从目前情况看,由供给方面产生的通货膨胀是各方面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形成的,解决它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结合使用。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提出,1978年到2007年,我国CPI平均涨幅为5.7%,如果剔除几个通胀年份则为3.1%,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仍较快,可以将我国目前所能承受的CPI涨幅上限定为6%。从驱动因素上看,目前驱动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正在弱化。2007年是我国粮食的第四个高产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四年增产,因此粮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推动力在逐渐减弱。
报告则指出,四大因素降低了物价上涨的压力:针对社会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增长过快问题,我国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针对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过快问题,我国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保证市场供应;针对市场秩序不够规范问题,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针对部分低收入群众因物价上涨负担加重的问题,加大扶持力度。
经济将继续高增长
刘伟指出,中国经济经过30年9%以上的高增长,但仍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的目标,而东亚各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就实现了“四化”,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也说明,我国正处于“四化”的发展期间,中国经济将突破东亚各国的局限,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奥运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仅为0.4%,只是对北京的影响大一些,因此也就不存在奥运后经济的衰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