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0.6%,CPI同比上涨8%,总体呈现"高增长、高通胀"态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好,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显然,高达两位数的GDP增速让"经济下滑"的担忧大为减轻,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天平再次滑向后者。但与此同时,三大需求增速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工业利润增长放缓、煤电油运一度全面紧张等经济运行新动向逐渐浮出水面,这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受外需放缓和通胀攀升影响,"三驾马车"集体减速,多年来的两匹"骏马"(投资、净出口)夹一头"瘦驴"(消费)的结构,已演变为今年一季度的两匹"骏马"(投资、消费)拖一只"瘸驴"(净出口)的态势。据测算,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4.73%,增速同比下降6.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29%,增速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净出口或略有增长,增速同比下降80个百分点左右。在一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的1.1个百分点中,投资、消费、净出口大约分别贡献0.25、0.05、0.8个百分点。
其次,由于物价高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10多年来首次出现大幅回落。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为9.1%,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3.4%,比去年同期回落13.2个百分点。
第三,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其中,因高通膨背景下产品价格受到管制,石油、电力行业盈利均大幅下降。若剔除这两个行业,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7.5%,上升6.1个百分点。
第四,1月中旬至2月上旬,南方地区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电力设施严重损毁,煤电油运一度全面告急。而近期电煤供应再度趋紧,显然与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不畅有关。
上述四个"新情况、新问题"究竟是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波动,是低增长前兆还是高增长后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全面来看,它们既反映出通胀对经济运行的掣肘,又折射出经济增速可能回落的风险。对此,专家认为,宏观调控在将防止明显通胀放在"双防"中更加突出位置的同时,更要继续把握节奏、重点和力度,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的情况未雨绸缪。
分析人士预计,我国4月份CPI涨幅仍将超过8%,但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而货币政策应"多看少动",宜待4月份数据出台之后,密切跟踪这些"新动向"的发展趋势,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