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发生的几例大小非违规减持案例,业内人士指出,进一步细化有关规范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规则,强化这方面的信息披露,有利于遏制违规减持。
自4月2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至今,已先后曝出宏达股份、冠福家用及开开实业三家公司大小非违规减持解禁股。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投资策略部负责人李锋分析,大小非之所以想瞒天过海减持,主要是受利益诱惑。
由于大小非持股成本很低,兑现收益极为丰厚,所以才会千方百计钻政策空子。另一方面,受目前宏观调控、信贷控制严格等因素影响,一些上市公司股东资金匮乏,因而被迫减持解禁股套现。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信贷控制有所放松,这些大小非未必愿意兑现。
目前监管部门对大小非违规减持行为采取的是事后处罚,但是如何处罚,在《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明确。因此,对大小非减持行为的规范需要进一步细化。尤其需要明确对大小非违规行为处罚原则,提高其违规成本,使其行为真正受到法规约束。
同时,强化大小非信息披露制度。与中小散户投资者相比,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信息掌握明显不对称。所以,建立大小非减持信息披露制度非常重要。大小非在减持解禁股前,要提前公开披露减持原因、目的、数量等信息,从而使中小投资者与公司大股东在信息掌握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称性,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