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对话
管彤贤:布局市场要未雨绸缪
编者按:
编者按:
本报已从营业规模、A股市值、成长性和股东回报四个角度精心评选出“2007年度上市公司金牛百强”。为见证历史,启迪未来,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走访公司、对话老总、采访专家,力求多层次、多视角解读金牛百强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规划和风险机遇,以期寻找蓝筹公司的发展路径,解析基业常青公司的基因密码,探秘成长企业的盈利模式。本期推出的金牛百强企业是综合排名第19位、营业总收入排名第60位、A股市值排名第53位的振华港机。
□本报记者 王进
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与国内5家钢厂订购了期货合同,锁定了大部分钢材成本,并通过贷款购买钢材等措施增加原材料储备。并希望在海上重工市场早做准备,抢占制高点,尤其是在海洋工程船舶板块,形成核心竞争力。
记者:公司目前拟整合原上海港机厂,这对于公司发展有何意义?
管彤贤:上海港机和振华港机之间由于存在同业竞争,对双方的发展都不利。共同的控股股东中交集团,在去年振华港机公开增发时就承诺过要在集团内部实现同一港机业务的整合。通过这样的业务整合后,双方的人才、物力将更为集中,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占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可以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人。
这两个有实力企业的整合,意义深远,并非纯粹资产的整合。
记者:公司目前90%以上的合同为出口业务,面对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环境,如何保证公司经营业绩不受汇兑的损害?
管彤贤:去年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但公司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做到了1美元对人民币的平均换汇率达到约7.6。我们的措施林林总总:一是多签订欧元合同,借助欧元升值的影响减少损失;今年实现销售的合同30%是欧元合同,希望明年提升到40%或更高。二是多签订人民币合同;三是要求客户早付款,现在经常要求首付额度达到合同金额的80%,我们还采取以提前付款形式向用户贷款,换取早结汇,由我们付贷款利息,而利息总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小。四是购买人民币和美元的远期保值产品。五是涨价。
记者:在汇率风险之外,鉴于全球铁矿石和钢材上涨日趋严重的趋势,振华这样年耗钢数十万吨的大户如何规避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
管彤贤:2007年公司用钢78万吨,今年估计至少需要100万吨。由于我们每做1亿元人民币的产值,需要3000吨钢材,所以明年欲达到400亿左右的产值必须120万吨钢。06年4月到08年4月,钢价上涨了44%。不过,由于去年四季度振华与国内5家钢厂订购了期货合同,锁定了95万吨钢材。目前,钢材成本占产品价的比重稳定在18%至20%范围。
由于去年市场价格比较平稳,而我们又是钢厂长期稳定的用钢大户,所以我们和钢厂之间的协议兼顾了双方的利益。如协议规定,振华首先支付对方30%的预付款,并且如果交货时钢材价比订货时上涨不足8%,则有钢厂承担溢价,如果超过8%,则双方对半承担,这是一种有利于双方的期货合约。
目前,振华正在准备明年的钢材,并通过银行贷款买钢材,毕竟银行利率比钢价上涨要低很多。我们现在担心的还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有和无的问题,比如今年板材就很缺。我们今年就正在为明年的钢材来储备钢坯,钢坯目前国际市场上800-900美元/吨,买到后委托国内钢厂加工成板材,每轧一吨为800-1000元,这样加起来,购买到的钢材的价格和国内市场买虽然差不多,但是数量有保证,而且人民币越升值,国外购买钢坯越便宜。
记者:为什么振华不能满足于目前已经成为龙头老大的港机市场,要去开辟诸多新兴市场,而在其中又重点选择了海上重型机械市场呢?
管彤贤:振华港机现在“吃饭”主要是靠集装箱机械市场,这也是16年来积累的一个重要成果。由于船舶大型化促使港口不断添置新装卸机械,现在世界每年有200台岸桥和400台场桥定期折旧更新,还有由于技术进步而必须更新的设备,估计今后10年我们可以保持住这个产值和市场份额,但再扩大就有难度,必须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上重工市场,由于近年来油气价格飞涨,开始变得有利可图,尤其是在墨西哥湾、波斯湾、北海、南中国海等储藏重大油田的地域,对海上重型装备的需求量非常大,海上重型装备的平均利润在30%~50%,但生产难度也非常高。目前的海洋装备市场份额每年至少在500亿美元左右,发展起来可能1000亿美元都不止,而全球集装箱机械市场每年的份额每年也就是30亿至40亿美元左右。
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早做准备,并抢占制高点,尤其是在海洋工程船舶板块,形成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经制造出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一的两艘全回转自航浮吊,起重量分别是4000吨和7500吨。总之,2008年公司董事会已经提出计划完成250亿元-300亿元的目标产值,现在我们手头已握有48亿美元合同(包括跨入2009年度的约近5亿美元),公司上下充满信心都在为完成今年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