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FDI或为新一轮热钱进入主渠道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谢晓冬 2008-07-08 08: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昨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研究报告称,随着外汇局2007年6月始大幅削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热钱流入方式可能由贸易项下转为FDI,并在去年下半年短暂流出后,今年4-5月重新大规模回流。
  报告分析发现,中国短期外债的增速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密切相关,并从中可以大致判断热钱的走向。例如,1998年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后,短期外债增速明显下降,一直持续至2000年,2002年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2003年短期外债增速开始增长。之后,短期外债在2004-2006年上半年增长迅速,2006年下半年增速减缓,2007年下半年继续下降,2008年第1季度又出现回升。
  报告指出, 小区域范围看,短期外债增速受到升值预期的显著影响(滞后1个季度),长期来看,自2006年第4季度起,二者差距逐渐加大,显示热钱涌入的动力降低,2007年下半年差距继续变宽,主要是次贷危机和外汇局下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规模影响。
  2007年第1季度始,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滞后1个季度调整后短期外债增幅的差值相关性明显增强,可能表示更多热钱转为以FDI形式流入境内。人民币升值启动时,外资行外债增速开始超过中资行,一直保持至次贷危机肆虐的2007年3季度;2007年3季度后,中资行外债增速高于外资行,差额在2008年1季度逐步缩小。
  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看,外资企业外债规模增速在2006年下半年才开始明显上升,在2007年3季度明显下降,2008年1季度恢复增长;中资企业外债增速在2007年3季度才明显上升,这显示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影响。
  针对这一观察,报告指出,热钱涌入中国起始于2003年,涌入高峰一直持续至2006年,2007年下半年随着次贷危机的暴发,热钱有部分流出的迹象;随着外管局2007年6月始大幅削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热钱流入方式可能由贸易项下转为FDI,并在2008年4-5月有重新大规模流入的迹象;
  报告表示,从热钱流入的短时间范围趋势与人民币升值预期高度相关来看,有一类热钱确实希望套利于货币升值和息差;而长时间范围趋势来看,热钱并非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密切相关,这显示另一类热钱有其他目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