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要全面强化外商投资项目管理,以防止外汇资金异常流入。出台这项政策似乎回应了日前业界对热钱的争论,表明整个管理层将对“热钱”收紧口。
为什么监管层会对热钱如此重视?笔者认为,首先是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令人担忧。到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8万亿美元大关,今年以来即新增近3000亿美元。简单估算,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中扣除贸易顺差和FDI后,不可解释的部分超过1200亿美元,如果加上一些虚假投资和贸易,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大。热钱,正在通过隐蔽手段流入我国。专家们普遍认为,热钱的流入一方面使央行对冲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其吹起的资产泡沫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热钱对经济的破坏惊人,其破坏性不仅体现在进入上,更体现在撤出上。因此,从监管的角度看,有必要加强监控力度,防止热钱随意进出。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热钱,既需严阵以待,更需使“热钱”变奏,引导“热钱”变为“冷钱”,使其向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流动,向风险和收益都更高的创业资本等股权投资领域流动,从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获得长期收益。
众所周知,流入国内的外资之所以成为“热钱”,是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如果一种资产价格迅速上涨且流动性尚可,必然会吸引大量热钱进行炒作;反之,如果资产价格没有持续上涨,那么“热钱”自然也就变冷。照此逻辑,我们发现,前两年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吹起的泡沫;不断推升的房价;因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导致的人民币资金市场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资产都满足价格持续上涨的要件,也就成为热钱的聚集地。
弄清了热钱形成的逻辑,我们就可以进行反向操作。首先,应该稳定国内资产价格。一是稳定国内资本市场,防止大起大落。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无做空机制,也不允许杠杆交易,因此,热钱(快钱)最理想的赚钱方式就是能够操纵资本市场,引起大起大落从而获利。如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部分热钱的时间成本就会增加,从而极大降低热钱进出的热度。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打击投机性的炒房行为,减少热钱对房地产的冲击。
其次,应注意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存在一些因国内市场融资困难而转向国外“热钱”求援的现象。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应采用“有保有压”的政策,在抑制过热行业的同时,采取措施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这种主动向“热钱”伸橄榄枝的行为。
第三,应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日渐接近市场预期的情况下,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而增加热钱的套利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