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CPI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呈现逐月回落的良好态势下,PPI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5.4%。PPI的持续快速上涨,已经对CPI的控制和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首先,工业品生产企业成本提高。7月份PPI同比上涨10%,可以肯定,这一涨幅将高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即便如此,能达到这一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如果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控制和限制,PPI的上涨幅度会更大。因为,同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5.4%,高出PPI5个多百分点。与一般加工工业7.7%的上涨幅度相比,更是高出了一倍。两者形成的较大的差额,都由工业品生产企业消化了。问题在于,这种消化在短时期内,工业品生产企业还能承受;长期下去的话,工业品生产企业将无力承受。
其次,影响PPI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停止上涨,很有可能在120美元出现一段时间的徘徊;对PPI影响很大的铁矿石价格,有关方面也认为,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将会出现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那么,这一切是否意味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已经进入了稳定期呢?显然,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无论是石油还是铁矿石价格,出现价格相对稳定,都可能是暂时的现象,远没有达到可以让人高枕无忧的状态。导致PPI上涨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工业品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如何控制PPI的持续上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其三,PPI对CPI的传导不可忽视。虽然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目前CPI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PPI的持续、快速上涨,却又给CPI调控目标的实现,留下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调整上涨,一些工业品生产企业有可能调高产品出厂价格,如此,就有可能引发CPI新一轮上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防止通货膨胀,已不能只把眼睛盯在CPI上,而应当把控制PPI的高位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笔者认为,就眼前而言,抑制PPI的过快上涨,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的监管。按照“只看效果,不管手段”的原则,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严格控制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减少PPI对CPI的传导;二是严格控制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出口,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以此来缓解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矛盾;三是充分发挥巨额外汇储备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购进一定数量的能源和重点原材料;另一方面,调剂一部分外汇储备,补贴能源、重点原材料进口企业;四是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可放在非生产性投资项目、非国家鼓励性生产投资项目等方面,特别是政府非生产性投资项目,一定要严加控制,以减轻重点工业品生产和供应的压力,减少对能源、重点原材料的消耗,以达到控制PPI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