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会更多地着力于“保增长”。而在通胀压力趋弱后,政府可运用的刺激经济政策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首度低于10%的水平。其中,第三季度GDP增幅仅为9%,GDP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此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增幅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表明,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正日益加大,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CPI的逐季回落以及PPI出现拐点,都表明通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为宏观调控由艰难的“一保一控”转向全力“保增长”创造了条件。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已明确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在当前通胀压力逐步消除后,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政策的可选择余地大大拓宽。
首先,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将更加灵活。近期,央行已连续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利息税也被暂停征收。在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后,未来利率与准备金率调整空间加大,偏紧的货币政策将逐步转向宽松。当然,在银根由紧缩转为放松过程中,尤其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的贷款,以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财政政策有望由稳健转向积极。回顾历史,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在面临冲击力更强的美国金融危机时,财政政策仍堪当重任。而且,我国目前的财政实力较10年前已大大增强,仅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就达34808.19亿元。尽管进入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同时面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大笔支出,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很大施展空间。比如,在必要情况下,国家可以加大国债发放量,增加基建、农业、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投资,同时配合适度的减税政策,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取消股票红利税等,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另外,外贸政策调整力度也会加大。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生存状况相当严峻。尽管今年全年出口仍能勉强维持去年水平,但明年出口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除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速度适度放缓外,出口退税率也有望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