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坊间沸沸扬扬的北京三元及完达山收购河北三鹿核心工厂的“蛇吞象”传闻,石家庄市常务副市长栗进路和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赵路新近日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石家庄市对三鹿核心企业的善后处置问题有了一个基本方案框架,但正在上报审批过程当中,在正式协议签订之前,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从9月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到现在已两月余,作为危机公司的河北三鹿并购重组方案仍没有最终落槌,各种并购重组传闻也仍然纷纷扬扬,这其中尽管有各种易被人们理解及接受的主客观原因,可就三鹿重组的具体过程来说,与国外类似危机案例相比,譬如雷曼公司被并购,这个重组过程似乎显得太长了。正如一些关注本次重组并购的观察家所说,如果相关公司及管理部门再久拖不决,或抓不住重组火候,危机公司三鹿及相关重组方很可能错失重组良机。
因重组火候拿捏不当而错失良机,内地此前已有不少公司可供镜鉴。以东方航空重组为例,继前不久打得火热的“东新恋”因股东反对最终告吹后,东航与上航的重组传闻也以相关各方的否认而告一段落,这对今年一直处于返航等事件漩涡的东方航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旷日持久的并购进程,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特别是油价的高涨,使得东航重组的最佳时机或火候逐渐丧失,东航公司陷入了重组失败后的尴尬中,东方航空最近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所透露出来的财务危机,也从另一个角度间接说明了此前重组火候不当所引起来的重组失利后遗症。
公司重组也是生产力,良机往往一闪而逝。资产的价值变动,尤其是无形资产的变动随时都在改变,那种将重组视为花样般的点缀或暂时危机公关的重组是要不得的。所以,既然认清了危机公司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决定要进行重组,就要在把握住重组的火候后大刀阔斧甩开膀子干,公司之外的管理部门也要予以必要的配合,尤其是对三鹿公司这样的严重危机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在一个竞争充分的重组市场里,很多时侯危机公司重组只是一个简单的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过程。对于重组方、被重组方及管理者来说,重组的最佳火候就在于被重组方的资产未受太多贬损直接过渡至重组方,重组方将自身优势嫁接至该等重组资产使得这些资产重新进行生产,并最终演化成“资本”;一句话,重组资产时间价值最大化就是危机公司重组的最佳火候。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公司,再比如日前刚因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被通报要求停产的完达山药业公司,其重组的最佳火候就在于其违法事实被有权部门认定、营业资格被限制之时的一段较短时间内。
作为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的重组市场,可以预料,中国政府还会对包括危机公司重组在内的公司重组中发挥引导甚至保驾护航的作用(在目前的政经环境中是必须的,也符合新兴市场的客观规律),这决定了中国危机公司的重组可以在政府的参与下,避免重组久拖不决,在时间价值最大化的重组火候拿捏过程中比西方成熟国家的危机重组更富有弹性,也更有能力通过资产纽带、产业纽带使得危机公司的重组以中国式危机重组的方式实现重组成本最小化。
(作者系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