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助力保增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苗燕 2008-11-13 07:3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如何执行?央行10日的行长办公会议上给出了答案。从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到有保有压地放松货币信贷规模管控、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再到积极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以及改善央行金融服务等五项措施一并出台,将充分展现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保持银行体系充分的流动性,是为全社会提供宽松货币环境的前提。”显然,央行也将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作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首要内容。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央行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做法不外乎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缩减央票的发行规模等。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存款准备金还有较大的下调空间,而下调准备金之后,贷款利率也有进一步回落的空间。此外,由于目前出口面临的风险加大,资本流入放缓,某些项目出现了净流出,这必然会使得货币发行减少,从而央票发行规模还会下降。郭田勇认为,还可探讨使用新的政策工具在紧急情况下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
  取消信贷规模限制
  市场人士认为,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是央行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行长办公会议上央行通过的具体措施,仍然“宽中有慎”。央行表示,将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但同时将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目前,银行仍然是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就需要商业银行贷款机构保持适度合理的信贷投放。不过,“有保有压,继续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进行限制,仍然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所必需的。”丁志杰认为,有保有压的重点已经变成“保”、“支持”;而对“两高”、产能过剩行业仍然要限制,避免过快发展对环境资源造成危害。
  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作为一项全新的提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憧憬更加清晰。
  丁志杰表示,这是一项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措施。他说:“过去出口信贷都是使用外汇,但今年7月下旬以来,美元急剧反弹,使得不少企业的外汇头寸面临很大的损失。如果能够提供用人民币做出口信贷,一方面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另外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间推广人民币的结算使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渠道。”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这可能暗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会进一步增强。
  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列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之一。央行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对此,郭田勇认为,未来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方面,直接融资渠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门槛,让更多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获得直接融资。而企业债和公司债也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可以让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
  丁志杰则指出,“保持资本市场稳定”是中央提出的“三保”政策之一,过去资本市场的发展是“重股轻债”,而此次央行将发展债券市场列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一,也有保持资本市场发展和进行结构优化的考虑。
  央行还提出,进一步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国库资金收支效率;积极推动国库直接办理各项社保资金收支业务,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效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郭田勇表示,央行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在资金清算等领域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将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对资金运营的效率更高、更有效,保证其高效地投放到经济领域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