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保荐新规将施行中小券商忙"挖角"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桂衍民 2008-11-14 10:33: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讯 随着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施行日期逐渐临近,一些中小证券公司正加速四处招揽保荐代表人。但限于今年放缓的发行审核,这些机构也不得不将眼光投向了准保荐代表人。尽管“挖保”再现,保荐行业的薪酬也不得不“随行就市”出现一定下调。
  券商间“挖保”风再起
  继去年大牛市券商间大肆互挖保荐代表人之后,国内券商间近期再次刮起“挖保”潮。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市场行情,而是因为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近日,保荐业圈内一则招揽保荐代表人的消息颇引人瞩目。该消息称,某公司为国内一家连续6年盈利的知名证券公司,现需急招5位“保代”(保荐代表人)或“准代”(准保荐代表人),工作地北京、上海、深圳均可。
  随着12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各类类似的招揽保荐代表人或准保荐代表人的消息不断增加。据调查,发布这类招聘信息的多是一些中小券商。
  “我手上现在有两家券商还在招揽保代,准代也要。”上海一家猎头公司专门负责证券公司人才挖掘的经理说。据该经理介绍,这两家分别位于西部和深圳的中小券商之前的保代人数都只有3至4位。“现在他们各自挖到了一位保代,但现在还在招揽保代和准代,因为新的管理办法让他们感觉到了危机。”
  一大型券商投行部副总对此评论说,这都是由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引发的。根据该办法,证券公司申请保荐机构资格必须达到的指标要求有: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净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从业人员不少于35人,其中最近3年从事保荐相关业务的人员不少于20人;符合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不少于4人。
  较之此前的管理办法,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明显增加了对团队人员的配备。接受访问的保荐代表人对此的一致看法是:监管层显然是在推动保荐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保荐业务门槛,其结果将是“强者更强,弱者出门”。由此,必然会有一些中小券商会因人员配备的问题而面临放弃保荐业务的无奈选择。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小券商再掀“挖保”潮的原因所在。
  “保代”薪酬随行就市
  不过,尽管保荐行业“挖保”潮再起,但限于目前的市场行情,这些“保代”或“准代”的薪酬也随行就市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调。这或许也可以从上述招揽信息公布的待遇窥见一斑:税前年度底薪150万元+转会费,或税后100万元+价值30万元的小车一部。此外,IPO签字40万元/笔、再融资30万元/笔,项目提成40%。
  “较去年相比,的确降了一点。”上述猎头经理评论说。据这位已有6年证券猎头经验的经理介绍,暂且不论其他收入,就年度底薪而言,去年“保代”平均在20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下降到了150万元至180万元之间。“准代降得更多,去年即使没有任何资源的准代,底薪也可以开到80万元,今年已经降了将近一半,只有40万元左右了。”
  根据9月份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开显示的保荐代表人名单,截至9月15日,国内共有保荐机构66家,保荐代表人1121人,平均每家保荐机构拥有的保荐代表人约为17人。资料还显示,国信证券保荐人数量当时位居第一,接近90人。最少的券商则只有2位保荐代表人。在66家保荐机构中,保荐人低于4人的有3家,另有7家保荐机构保荐人刚好为4人。
  “中小券商想挖保荐代表人,从财力上肯定无法比过大券商,所以优秀的保荐代表人肯定会留在大券商。现在新规即将正式施行,中小券商自然也就只能将目光投向准保荐代表人了。”一位保荐代表人结合自身想法如是说。根据今年1月份公布的保荐人资格考试结果,共有265位通过了该项考试,成为准保荐代表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