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公司债券再次面临刚兑困局。
10月16日,经发改委召集,“10中钢债”持有人坐到一起讨论中钢债兑付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中钢集团《关于恳请配合解决“10中钢债”兑付难题的函》也显示,中钢集团在抓紧实施债务重组的同时,一直努力寻求“10中钢债”解决方案,目前发改委、国资委正在紧急协调“10中钢债”解决方案,中钢集团恳请“10中钢债”投资者保持一致行动,撤销回售登记。
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其下属一级核心子公司中钢股份在2010年发行了“10中钢债”,发行规模20亿元,存续期从2010年10月到2017年10月,2015年10月20日为付息日,并且面临投资者回售行权。
在上述恳请函中,中钢集团坦承,公司部分业务停摆,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势必出现违约风险。中钢集团同时向投资者致歉,并恳请投资者对解决方案予以支持、理解和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拨打上述函件联络电话并发去采访短信,但均无人回应,同时,中钢集团新闻处工作人员也未回应记者电话和采访短信。
作为此次债券的主承销商中银证券,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就“目前都有哪些机构持有中钢债,是否已提出行使回售选择权”等问题,向其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中钢股份10月16日晚发布公告称,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将其所持中钢国际(行情000928,咨询)股份作为债券追加担保,并且,考虑到新增抵押担保可能会影响债券评级和投资者回售意愿,将回售登记时间延后到11月16日。中钢股份目前持有中钢国际2.25亿股,占总股本的35.13%。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表示:“中钢20亿债券违约风险很高,如果没有国资委出手援助,中钢股份仅凭自身财力无法完成债券兑付,因此它势必会出现违约风险。其他的发债钢企在背负亏损和大量债务的背景下,恐怕会出现违约潮。”
兑付危机不断深化
不过,在一位北京资深债券业务人士来看,既然发改委已经出手,兑付应该问题不大:“主要还是拖,拖过了资金链紧张之后应该会缓解很多。而且现在有发改委和国资委背书,机构的担忧应该会减轻不少。”
“10中钢债”发行票面利率为5.3%,流通场所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15年10月投资者将有回售选择权,10月16日为行使回售选择权的最后确定日。而在9月14日,“10中钢债”还进行过最后一笔交割,债券交割量为4800万,全价为102.79元。
事实上,此次债券兑付危机由来已久。
早在2013年1月,中钢债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就曾发布公告,将中钢股份AA的主体信用等级、中钢集团AA的主体信用等级,及“10中钢债”AA的债项信用等级列入可能降级的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其依据是,中钢股份资产负债率将保持高位,而海外矿山建设进度缓慢,资本支出压力依然很大,主营业务短期内难有起色,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在2014年被爆出大量贷款逾期后,银监会法规部于2014年12月曾协调召开中钢债务会议,中国银行(行情601988,咨询)等牵头成立债委会,就如何处理中钢债务问题进行谈判。
虽然从2013年开始就问题频出,不过资料显示,2010年-2014年的利息中钢集团均已兑付,每年利息为1.06亿。
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总资产为1100亿元,总负债为1033亿元;而中钢股份总资产为1000亿元,总负债950亿元。中钢股份负债占中钢集团总负债的92%。
招商证券(行情600999,咨询)也分析称,中钢股份自2010年起盈利能力恶化,经营性现金流稳定性较差,筹资性现金流在 2012年至2013年均为净流出状态。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企,2013年为94.87%,货币资金对流动负债覆盖率仅为0.13。
尽管如此,上述资深债券人士认为兑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宋清辉则认为:“中钢债应交予市场,政府尽量不要去干预。国企改革要经历较长的过程进行废旧立新,通过更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