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IMF执董会决定,人民币符合所有现有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权重低于此前人们的估算(超过14%),原因是IMF修改了权重公式,新公式提高了金融变量的比重。但权重其实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为什么说权重不太重要呢?因为各国央行和机构并不会根据SDR货币篮子的组成情况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现在SDR的应用场景并不多,很少用于计价、结算、投资、储备。目前全球持有SDR的数额为2041亿,相当于2800多亿美元,只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5%左右。而且,货币篮子只是计算SDR汇率和利率的依据,而不是真有那么一篮子货币。
但是,人民币加入SDR也不像另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资格,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另外,中国可以人民币“入篮”为契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
可自由使用货币在IMF的运作中被广泛使用。首先,成员国向IMF认缴份额时,75%以本国货币缴付,25%必须以SDR或可自由使用货币缴付。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能够增强IMF成员国持有的意愿,因为他们可以用人民币认缴份额或偿还借款。其次,IMF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时,是以SDR或者可自由使用货币进行支付;而成员国持有的SDR,在需要时可以兑换为可自由使用货币。那么,中国参与国际援助时,就可以直接支付人民币,不但可以更便利地参与国际事务,而且可以拓展人民币的流出渠道。
当然,这两方面的进展都不是自然而来的,因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之间存在替代性(而不是按权重都用一部分),中国要让人乐意并且主动接受人民币,还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强、货物贸易量大。
目前,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不高。但是,在人民币加入之后,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有望大大提升。SDR货币篮子主要由欧美国家的货币组成,日元也是其中之一,但日本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不强。欧美享受着全球的铸币税,无意改变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及之后的政策博弈证明,由它们的主权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很大的弊端。因此,周小川行长曾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SDR是“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备选,人民币加入SDR,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全球治理格局带来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