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发布:民企分羹新兴产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危昱萍 2016-03-29 08:18: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称《愿景与行动》)已经发布整整一年。

这一年中,中国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还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基础建设互联互通、金融支撑、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都有所推进。

不过,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产能合作中,央企和民企的定位仍是争议较多的话题。对此,3月28日,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在《“一带一路”年度报告2016》发布暨百人论坛专家峰会上表示,央企应当承担第一个接力棒,率先走出去。

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则更加关注民企的力量。他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初期,年轻人占比高,在许多新兴行业上需求巨大,而这正是民企优于央企的领域。

产能初合作央企当先行

“央企在基础设施、仓储物流、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产能技术优势和国际实践经验,是做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纽带。”许维鸿的工作单位就是十大军工央企之一的中航工业,他特别认同央企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许维鸿认为,特别是在跨境产能合作初期,央企应利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技术,走在跨境投资前列,力求带动相关产业链民营企业的跟进。

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盟国家为例,其工业化国家的战略目标,需要工业产业链的系统规划,需要高起点、有经验的工业集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管理输出,需要对外向型经济工业园区的长期建设,央企在其中的优势不言自明。

央企的国际化经验,也是“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过程中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十二五”以来,央企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共有107家央企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许维鸿表示,央企能兼顾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在代表政府战略的同时,又能够淡化政治因素,通过按市场规则行事,避免了政府出面带来的外交、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弊端。

“沿线中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多,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除了项目投资风险外,还需承担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而在基建和初期的产能合作阶段,项目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民营企业一肩承担确实很难。”许维鸿表示,央企体量大、资产实力更加雄厚,项目融资中国际金融市场也更认可,风险分散能力更强,更适合作为走出去初期的先锋与主力。

民企可瞄准新兴需求

“‘一带一路’的利益,都是远景。现有的大型基建项目,有1%的利润就不错了。许多实际上是建好了,等着靠多年运营来回本挣利。”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则认为,以基建为主的国企,难以从基建项目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中获利。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处于城市化初期,年轻人人口比例高,这将带来需求爆炸式的增长,新兴产业机遇巨大。但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扎根的企业基本是搞基建的,这些企业对当地非常了解,却对当地能够挣钱的新兴行业不了解。而国内想做金融、电商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又缺乏基建企业对当地的了解。

储殷认为,国企的基建项目帮助所在国家发展后,民企应当加入从而获益,如此国家的投入才值得。

在他看来,民企有三个获益路径。首先电子商务,沿线部分国家产权落后、执法困难、制度存有缺陷,无论是国内外联动,还是当地市场联动,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好时机。去年,众多省份都在本省的跨境电商规划中将“一带一路”定位为重要市场。例如,山东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合作,共同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通道;重庆希望借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实现“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效果。

其次是商圈景点化,这是迎战电子商务做出的反击。仅通过卖货和电商竞争没有出路,唯一可行的反击策略是购物品牌化、商圈景点化。人们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旅游,在享受的过程中消费,才会忘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宜。商圈景点化在东南亚、中亚、印度等地区大有可为,这些地方既有景点,还能消费。

还有就是转移劳动力,通过低廉的劳力成本来挣钱。不过,储殷指出,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救急方式,民企不能过于依赖。

要实现上述三条路径,储殷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民企想要长线经营,如运营长期的BOT项目,经营层和管理层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要招聘、培养能够进入、了解当地的管理人才,并以优厚待遇留住人才。人才可以是留学生,包括来华留学生和出国的国内留学生,外交系统人员,跨境民族人才和研究人员。

“全球化进程需要全球视野的人才,而全球视野的人才需要用全球性的孵化器来培养。目前,我国人才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未来十到二十年里将成为我们的重大瓶颈。”储殷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