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带大海通证券 舵手王开国即将卸任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盛潇岚 2016-07-26 04:13: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海通证券的22年,王开国经历并见证了海通证券崛起的全过程。其上任之初,券商江湖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王开国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制定了“增资扩股与上市、集团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使得海通证券在第一梯队稳健发展,如今,海通证券在“后王开国时代”将如何发展仍待市场检验。

继万建华、王东明之后,又一位证券大佬即将告别证券业前台。

近日即有消息称,现年58岁的海通证券(行情600837,买入)(港股06837)董事长王开国即将卸任。一位不愿具名的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离任基本是确定的”。目前海通证券尚未从官方途径确认上述消息,仅表示以公告为准。关于王开国的接任者,目前热门人选指向现任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杰。这一传言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

在海通证券的22年,王开国经历并见证了海通证券崛起的全过程。其上任之初,券商江湖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王开国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制定了“增资扩股与上市、集团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使得海通证券在第一梯队稳健发展,如今,海通证券在“后王开国时代”将如何发展仍待市场检验。

22年老将

“低调、务实”是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王开国的评价,一位曾在海通证券任职的券商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海通这么多年的稳健经营就是他定的基调,王总(王开国)确实对海通作出了很大贡献”。

公开履历显示,王开国1958年出生,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工作。彼时撰写出版了《公债经济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代西方财政学》《中国企业产权交易事务问答》《中国证券市场跨世纪发展思考》《资产证券化研究》等16部著作,发表60余篇论文,被称为“学者型官员、官员型学者”。

在从业生涯中,王开国鲜少接受媒体采访,异常低调。《盐城晚报》的一篇采访中,如此形容王开国:“他深沉睿智,谈人生,语含机锋,谈家乡,一往情深,令人记忆深刻。”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最早是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港股03328)上海分行在证券业务方面的全资子公司,1994年,因为金融混业经营改为分业经营的政策,海通被剥离出交通银行并由3000万元增资扩股到10亿元,成为跻身于券商行业资产规模前10名的一家全国性证券公司。2000年,海通证券将股本由10亿元增资扩股为37亿元,2001年,又将公司净资产全部转化为股本,海通证券的股本由37亿元扩至40亿元,2002年11月,通过私募扩股到87亿元。

从1994年至今,王开国已在海通证券度过22年,可谓见证了证券业从野蛮生长、差点行业集体破产、三年综合治理、创新发展,以及去年的股灾救市。在王开国执掌海通期间,海通证券经营风格始终稳健。据媒体报道,王开国喜爱老子的《道德经》,他说,心中有“道”,才有定力。人生有跌宕起伏,事业有跌宕起伏,而那条使你平安长久、能够通往成功人生的路,就是“道”。

多家媒体消息称,接棒王开国的热门人选为周杰,现年49岁,目前除担任上实集团总裁外,还在6月28日被上海医药(行情601607,买入)(港股02607)集团推选为董事长。

临危受命

1994年,王开国正式进入海通证券,在此之前,王开国是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副所长,这位经济学博士在进入海通后仍坚持专著及论文写作,至今发表至少有16本学术著作及60余篇论文,可谓不折不扣的“学者型”领导。

历史资料显示,1994年底,海通证券在一笔期货交易当中亏损3亿余元。1995年,全国几个金融交易市场因出现问题被关掉,由此产生的金融三角债务也令海通深陷其中。实际上,海通并不是唯一在当时深陷泥淖中的券商,在那段时期,包括申万万国、君安证券等机构均因未做好风控遭遇各自历史上的巨大危机。

也许正是初入海通时期,目睹了一系列券业江湖的风云变故,王开国在此后主政海通的生涯中始终稳健发展、重视风控,也由此奠定了海通证券此后20余载“稳健保守”的经营风格。1997年,王开国升任海通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开始全面主持公司工作;1998年开始,海通证券在券商行业中迅速崛起。

“稳健保守”的发展风格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实际上,海通证券一直在稳健中寻找做大做强的机会。2002年初,海通提出了“增资扩股与上市、集团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在当年海通就完成了增资扩股。2001年6月的股市雪崩,使全国120余家券商首次出现半数亏损的局面,而海通证券这一年的利润额达10亿元。在境况更糟的2002年,绝大部分券商在裁员节约成本,海通是少数盈利过亿的券商之一。

同时,2002年11月,海通证券完成了公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增资扩股活动。从当年7月发布公告启动私募到最终完成只花了短短4个多月,并且“全部是现金,没有一分钱属于债转股的形式”。而海通原计划私募资金30亿元,但收到的认购意向资金总额超过120亿元,投资者对海通业绩与前景的认可由此可见一斑。最终,海通证券以私募的形式新筹集资金47亿元,使海通证券以87亿元的资本规模,跃上国内资本规模最大券商位置。

“无论是各项业务的发展,还是上市的时机等,海通实际上在每一个节点都算踏准了节奏,虽然具体业务的经营上相对其他同行还是偏保守的,但几乎每一个市场机会都被海通抓住并转化为业绩增长。”上述曾在海通证券任职人士表示。

首家成功借壳上市券商

在此后的几年中,海通公司拥有了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海通期货有限公司、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和海通国际(港股00665)控股有限公司等,初步实现了当初提出的目标。

海通证券从当初的1000万元资本金发展到目前的1000亿元净资产,王开国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有自己的清晰战略定位,并且每隔五年进行调整。二是抓住重要的时间窗口进行资本扩张。三是兼并收购,突破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速度。四是高管团队相对稳定。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成为首家成功借壳的上市券商。历史资料显示,2006年8月,海通证券正式启动借壳程序,整个借壳过程在王开国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步都市股份先通过送红股方式扩大股本,第二步都市股份回购注销国有股份,第三步都市股份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第四步存续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历经近一年的运作,2007年7月26日随着股票简称由都市股份变更为海通证券,海通证券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成功借壳上市的券商。

上海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当时第一家提出借壳上市的是广发,后来陆续有10多家券商提了借壳上市的方案,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实际上借壳并不是当时各大券商的最优选择,毕竟IPO上市融资的吸引力要大得多,所以很多券商其实是将IPO作为第一优选方案的。但海通并没有一定要IPO,因此最终比IPO快,而且这种方式其实更灵活,后来通过定增来融资并不比IPO差,海通也正是通过增发获得了发展业务的资本金需求。”

通过借壳上市以及上市后的高价增发,海通证券在王开国带领下迅速将资本实力扩充到了310亿元 ,一举超越了多家老牌证券公司,在行业排名第二;在借壳完成后,海通证券净资产为39.79亿元,在以13.15元定向增发10亿股后,海通证券总股本将达到43.89亿股,净资产将高达171.29亿元,将暂居券商第一的宝座。历史数据显示,海通证券2007年底的市值达到2259.36亿元,位居证券业上市公司第二位,成为2007年成长最快的大型证券公司。

截至2015年底,海通证券总资产为38569293万元,列券商业第二;净资产10111968万元,排名第二。纵观海通的发展历程,经营“偏保守”曾是多位受访人士的共识,但在胜者为王的证券业,正是这样“偏保守”的稳健发展让海通证券奠定了行业榜眼地位。而作为海通证券多年发展的掌舵人,王开国的行将离任,让业界再次感慨证券业最后一批大佬退出历史前台。如今,国内证券行业的新老交替已经逐步完成。

第一代证券大佬所经历的时代,堪称国内证券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证券业规模快速扩张,业务屡见创新,管理日趋规范。

在券商行业当中素有“稳健保守”之称的海通证券,能否在“后王开国时代”继续稳健发展仍待市场检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通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