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理财2017:监管再升级 挥别高增长)
扩张了多年的银行理财规模或在2017年挥别高增长。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控风险、去杠杆将成为未来监管部门对待银行理财业务的主基调,出台全面的、系统性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是大概率事件。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等理财业务或面临困境。
对于银行委外业务而言,表外理财业务整体增速放缓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委外投资资金供给,但出于提高业务整体收益率等因素考虑,委外业务受重视程度可能进一步提高,委外投资规模仍有继续增长可能。
规模增速放缓
岁末年初的理财市场上出现一波“翘尾行情”。民生证券监测数据显示,按照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分类统计,上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6日),3个月以内产品共发行1065只;3个月至6个月产品共476只;6个月至1年期产品共252只;1年以上期限产品共15只。本周,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期限品种发行占比较上周提高。
不难发现,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提升理财产品收益来迅速吸取资金,仍是不少银行调节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上述情况在2017年发生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现在银行的杠杆真是降下来了,大家都在主动控制规模。”四川一家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到了往年冲时点的日子,但他所在的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他预计,今年该行全年都将维持规模增速放缓、预期收益率平稳下滑情况。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港股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年来,在表内资产增速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普遍将发展表外业务、做大表外资产规模作为转型主要方向。尤其是表外理财业务,2016年以来,虽增速有所下降,但同比增幅仍达40%以上,大幅高于其他业务。2016年底,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相继推出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这两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将对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必然大幅下降,并远低于2015年、2016年增长水平。“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监管框架后,其增速越快,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而目前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接近监管红线。在这种情况下,理财规模增速与表内的广义信贷增速保持一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也就是15%以内的增长水平,这与此前几年银行动辄50%以上的增长水平是不可比拟的。”
曾刚指出,2015年、2016年市场经历较严重的“资产荒”,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产生影响。考虑到2017年金融层面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的可能性小,或给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带来正面影响,整体收益率水平可能高于2016年。
华创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一行三会联合监管及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升级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后期包括理财征求意见稿在内的监管制度随时可能出台,监管已成为制约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银行甚至会出现亏损,未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和理财投资债券规模均会出现边际收缩。
监管全面升级“在路上”
近两年,银行理财业务增长快速,导致其风险管理较混乱、风险积聚速度加快。业内人士预计,监管层可能会出台一套全面的、系统性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举例来说,近一年来表外同业理财业务发展快速,一个季度出现翻番情况也较常见。过快的发展使得同业理财面临客户、资产同质化情况,同时期限错配因素也使得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积聚速度加快。“一些银行的同业理财业务异化为套利工具,一旦发生风险,传染速度难以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交叉性金融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被“点名”。银监会要求实施穿透原则,对资金源于银行体系的各类交叉金融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做实并表监管。并强调今年要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的“三套利”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问题,使查处真正成为监管利剑。
曾刚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在上升,推出系统性的监管措施很有必要。尤其是针对银行理财业务中易出问题的环节,还需单独制定监管细则。“近年来,银行理财资金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是通过委外业务,预计接下来委外业务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尤其是小银行进行委外业务不可避免。这个模式往往涉及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合作,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委外业务具体流程、选择标准、风险限额等予以明确。从银行自身来说,也必须尽快完善风险管控等。”
大小银行策略分化
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及经济形势的变化,监管层对于理财业务相关监管措施的落地、执行等,将会对银行理财投资策略尤其是投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非标资产仍是表外理财的主要投资标的之一,但相关调整落地后意味着在MPA体系内无论信贷资产在表内或表外,在监管上的要求差别不大,商业银行通过非标投资形式把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来规避监管的需求也将大幅减少。这将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改变表外理财资产配置和业务管理模式。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各银行类型理财资金委托外部投资在该类型总存续规模中的资金平均占比为12.77%,按目前常规的四大类型银行来划分,国有银行委外占比最低为8.03%,股份制银行委外占比9.73%,城市商业银行委外占比为24.86%,农村金融机构委外占比高达49.68%。
多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预计今年大型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策略会逐渐从以自营为主,逐步转向自营和委外并重。与大银行加码委外不同,城商行、农商行等由于牌照不全、投资能力等因素制约,在权益投资方面仍将面临严格监管。
普益标准研究员丘剑军表示,中小型银行因资金成本高、资管专业人才缺乏等限制,要实现规模的跨越式扩张,只能加大与外部机构合作力度,资产端利益被迫让渡出部分给外部机构,理财业务收益被压缩。一季度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体系,银行理财业务纳入监管,规模增速受限已成定局。对于委外需求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而言,受限于广义信贷增速不得超过M2增速22%的限制,理财业务规模增速被套上了“枷锁”。理财业务规模增速达到上限后,中小型银行理财业务或面临“薄利”之后无法多销的困境。
丘剑军表示,这就倒逼中小型银行进行一系列调整:一是放缓委外业务扩张,在理财业务规模上限范围内,通过提高自身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理财业务收益水平;二是减少负债端利差让渡水平。其中,放缓委外业务扩张速度符合健康长远发展的诉求,因此,2017年委外业务高速增长局面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稳步上升甚至短期内的规模萎缩。而对于收益的让渡,MPA也有一定的限制。MPA会就利率定价行为进行具体考查,特别是对不理性利率定价行为作出甄别,并进行评估,这就意味着加强对银行负债端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