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变相加息”的三大理由:战略性布局的开始)
邀请好友送豪礼!185元红包等你拿! 基金商城1折起购
在春节前夕,央行再次抢了市场的眼球,突然射出一支冷箭,宣布“变相加息”。在此之前,央行启用“临时流动性便利”向市场投放资金以解决节日资金的集中性需求,但近日则开始从公开市场大额回笼资金。市场开始揣测央行政策方向。
1月24日下午,央行宣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这是2014年MLF创设以来,央行首次上调该操作利率。
对于央行突然间上调MLF利率,业界反响不一:比较悲观的看法认为,股市债市和房市都要小心了,货币政策收紧拐点已经确立;比较中性的看法则认为,这是在强化金融去杠杆的力度。
这些分析好像都有道理,但笔者并不全都赞成上述分析。为了更好理解MLF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创设MLF的背景和初衷。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4年9月份,央行创设MLF。在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后,MLF与逆回购的组合在2016年承担起了流动性调节的重任,它们的组合也被称为“变相降准”。2016年1月份,央行下调3个月MLF利率至2.75%,是为“变相降息”。
当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这是央行创设MLF的背景。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些指标仍是扰动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MLF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就目前的经济形势看,这仍将是MLF要发挥的主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当前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看,央行突然采取“变相加息”的措施应该是更具宏观眼光的一种战略性布局的开始。
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如下:一、2016年GDP增速为6.7%,而今年这一增速有可能再下一个小台阶,调低至6.5%左右;二、CPI温和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实际负利率状态需要作出改变。目前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为1.5%,而去年CPI同比上涨2.0%,12月份同比上涨2.1%,连续3个月同比上涨超过2%;三、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货币政策要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工作;四、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日益严峻,需要未雨绸缪早作应对……
以上这些都需要央行超前进行谋划布局,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MLF利率上调就是央行采取的前瞻性措施之一,会对股市债市和房市有所波及,但目标并不是它们。
后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如何演变,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价格型和数量型)会被使用,也许要等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之后才能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