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动性料维持偏紧局面 短期加息可能性不大)
□本报记者 任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表示,全球本轮宽松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市场将这一表态视为下阶段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重要信号。分析人士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可能维持流动性偏紧态势,继续引导资金利率上行,但短期内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从去年开始推动货币市场利率抬升。今年1月底、2月初,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10基点。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中标利率再次上行10基点。
对于最近一次逆回购和MLF利率上行,央行表示,这主要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回升迹象,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下行,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动力较强,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同时,海外经济也在改善,特别是美联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两次加息。
央行的这一表态给出了央行抬升货币市场利率的理由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与此次周小川关于量化宽松政策已近尾声的判断相吻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强调,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上行并非加息,市场机构对中标利率进一步上行已有较强预期,观察是否加息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由市场决定。
央行的表态显示其对加息的谨慎态度。短期内,央行不大可能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除非出现两种情况:通胀快速上行和房地产持续疯狂。目前来看,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都不大,尤其是近期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降温”可期。
从实体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可能已到达周期底部,但筑底可能还需较长时间。去年以来,全球出现再通胀迹象,但预计今年通胀不会大幅抬升。
中国经济并未完全企稳,近期经济回暖主要是补库存、房地产回暖和稳增长发力的结果,并不具有趋势性特征,可能在未来数个季度再次出现下台阶压力。经济筑底过程会有反复,无疑需要央行提供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支持。
今年CPI上行压力不大。去年天气异常曾导致蔬菜价格显著上涨,给通胀带来较大拉动力,但今年蔬菜价格已恢复正常状态,可能成为通胀的下拉力量。去年猪肉价格上涨对通胀形成较大贡献,而目前猪肉供给较充裕、需求偏弱,价格在二季度可能还有一定幅度下滑,对CPI会有明显的负贡献。
不过,在央行抬升货币市场利率的背景下,市场利率已迅速做出反应,并开始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传导。未来央行仍可能继续引导资金利率上行,贷款利率也可能受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而上升。虽然目前市场谈论的加息指的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示作用将逐步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