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伊利业绩领跑 蒙牛增收不增利 部分区域乳企表现亮眼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常佳瑞 2017-03-31 22:27: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龙头伊利业绩领跑!蒙牛增收不增利,部分区域乳企表现亮眼)

近日,乳业年报陆续揭晓,多家乳业公司交出2016年答卷。2016年对于整个乳制品行业来说仍难言乐观,从目前已经公告的年报情况看,伊利营收超过600亿、但增速减缓,蒙牛重回“500亿”俱乐部、但增收不增利,光明乳业营收重回200亿以上但全国化进程缓慢。区域乳企反而表现亮眼,天润乳业、燕塘乳业等区域乳企实现了利润增长。合生元、澳优两家以奶粉加工为主的乳企业绩稳健增长,但昔日的奶粉龙头企业贝因美则大幅亏损。

伊利蒙牛一线领跑

3月31日晚,伊利发布了2016年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0%,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同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58%,再创行业新高,已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

伊利股份2016年营收增速下滑,是由于宏观经济放缓使得中高端乳品和新品以外的其他乳品消费同比下滑所致。2016年奶价处于历史低位,故毛利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也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报告期,伊利股份在整体乳品市场的零售额份额为20.0%,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位居市场第一。伊利股份作为乳业龙头优势进一步加大,持续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宝座。

在伊利股份年报中,新产品的表现颇为引人瞩目。其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2.7%,较上年增加约7个百分点;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巧乐兹、甄稀等重点产品的收入占比达49%,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指出

伊利股份明星单品持续走高、品类均衡发展,在重点单品优异的表现拉动下,常温、低温奶零售额市占率分别提升至约31.6%和16.2%,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近半,伴随消费升级,大单品仍有望保持20%以上较高增速,奶粉也有望恢复 20%增长。

同为一线乳企,蒙牛追赶伊利的步伐加快,二者的营收差距在2016年有所缩小。蒙牛乳业3月29日晚间也发布了2016年年报,公告显示,蒙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37.8亿元,同比增长9.7%,远超行业增速,蒙牛也凭借快速增长的营收重回乳企“500亿俱乐部”。

财报显示,尽管业绩大幅上涨,蒙牛2016年账面上净利润却出现7.5亿元的亏损。对此,2016年12月15日,蒙牛曾发布盈警公告,公告表示,雅士利2016年度将会产生亏损,不仅冲减蒙牛的营运利润,而且经审慎考虑到雅士利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蒙牛将一次性对投资雅士利进行商誉减值计提,因此利润会出现亏损。

2013年6月,蒙牛以120多亿港元溢价收购雅士利,当年给蒙牛带来了近50亿元的商誉。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又以12.3亿港元收购连续多年亏损的多美滋中国,而这又再次给蒙牛新增了7.18亿元商誉。截至2016年上半年,蒙牛商誉达到65.69亿元。

然而高商誉并没有给蒙牛带来利润流入,实际上,雅士利一直在拖蒙牛的“后腿”。雅士利自2013年被蒙牛并购开始,业绩逐年下滑,2015年,雅士利对蒙牛的利润贡献为1.18亿元,同比下降64.4%;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净利约1500万元,同比下降86.2%。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公布的年报低于此前盈警公告,财报表示,因计提投资旗下子公司雅士利的商誉减值、出售库存大包粉导致的一次性亏损并未对公司财务造成大的影响。公告表示,公司财务情况非常健康,经营现金流亦大幅增长。

兴业证券表示

预计2017年蒙牛收入端增长依然可以维持8.6%高增长,特仑苏和纯甄作为拉动主要销售驱动力,奶粉业务有望在 2017 年下半年伴随市场需求增加和配方注册逐步落地有所改善。另外,蒙牛将逐渐利用现代牧业的奶源开发高端产品、布局低温乳制品,发展植物蛋白饮料,聚焦核心产品的同时,促进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区域乳企业表现亮眼

从已经发布年报的公司业绩来看,多家乳企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3月28日,光明乳业正式公布2016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02.07亿元,同比上升4.30%;实现净利润6.75亿元,同比上升36.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3亿元,同比上升34.63%。

分析人士指出

光明净利润同比大涨超30%,主要得益于原奶价格下行。原奶价格下行也降低了乳制品企业的营业成本,光明乳业2016年营业成本为102.48亿元,同比下降3.32%,毛利率同比增加3.61个百分点至42.48%。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此前曾表示,光明乳业的优势在于高端产品和冷链技术,布局新莱特能使光明利用国外上游优质资源,引进先进配方、理念、技术,从而有助于其高端产品的发展,并促使光明发展自身优势,赶超伊利、蒙牛。不过,光明乳业在大本营上海之外的其他区域增长仍面临挑战。2016年,仅上海一地光明实现了51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其全国总营收的30%。

其他区域乳企则通过区域深耕和域外拓展提升了业绩。作为一家老牌区域性乳企,燕塘乳业发布年报显示,公司 2016 年实现营业收入11 亿元,同比增长 6.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增长10.44%。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集中推出新品群,形成覆盖全渠道的立体化营销网络。渠道方面,公司深耕广东省内市场,广东省周边省份销售逐步展开。在营销方面,公司拥有数十万受众的微信公众号窗口,与“滴滴出行”新兴社交直播品台进行跨界联合推广,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新疆区域乳企天润乳业发布2016年年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4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27.33万元,同比增长53.9%。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乳业板块加强销售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疆外市场的开发力度,累计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牧业板块加强对成本的管控,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信建投指出,随着新疆特产越来越受到疆外消费者的欢迎,天润乳业疆外销售占比从2015年的3%左右迅速提升至2016年19.27%,随着公司在疆内疆外市场同时发力,业绩有望持续实现高速增长。

奶粉企业业绩分化

3月14日晚间,澳优交出了国内奶粉企业首份年报。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销售增长30.3%至人民币27.4亿元;净利润增长320.4%至人民币2.1亿元。其中奶粉业务上全线增长,当年自有品牌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约50.8%至约人民币18.2亿元。公司表示,净利润的暴涨与上年基数较低,同时旗下核心品牌增长较好有关。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奶粉企业合生元也创出业绩新高,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65.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9.54亿元,同比增长280.7%。公司表示,合生元品牌奶粉稳中有升,收购的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中国开展主动销售,公司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收购Swisse股权后,丰富了产品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合生元虽然整体业绩上涨,但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销售收入却下降3.7%。收入下降主要是由素加品牌旗下的中端婴儿配方奶粉销量下滑所致。

与此同时,昔日的奶粉龙头企业贝因美在其发布的业绩快报中表示,2016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滑869.94%。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8.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2亿元,,下降869.94%。对于巨额亏损的原因,贝因美表示,2016年虽然公司在电商渠道表现强劲,但传统渠道的销售业绩下滑剧烈,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中信建投指出

婴幼儿奶粉注册制公布前市场混乱、竞争激烈,各厂商打起“价格战”,贝因美没有积极参与,导致销量严重下滑;同时 2016年的“买赠”活动对贝因美的业绩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公司经历“假奶粉事件”,对公司转型造成严重打击,直接影响了上半年公司的销售情况;就行业整体来看,2016 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景气度不高,2015 年新生儿数量的下降对 2016 年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此外,一二线城市中,国外品牌稳居前列,对公司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贝因美的业绩巨亏更像是一种策略。中信建投分析指出,2016年四季度,贝因美业绩出现巨幅下降是由于公司对累计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亿元进行转回,同时对个别超额亏损的控股子公司计提坏账准备6100 万元。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

预计2017年在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显著增加、注册制名单分批出炉、贝因美作为国产龙头在2016年收入近40%的下滑后,收入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贝因美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