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券商排队IPO 中信建投拟回A股)
[摘要] 中信建投已在去年底登陆港交所,募资额超过70亿港元,此次回归A股,以每股净资产5.72元计算总募资额至少22.88亿元。
随着国泰君安(行情601211,买入)(港股02611)4月初刚刚完成H股上市,成为第10只A+H券商股,如今,中信建投有望成为第11家A+H券商。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港股06066)港股公告显示,经4月20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待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内资股类别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批准后,将向中国证监会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建议A股发行。上述股东大会将于6月8日召开,决议有效期为自股东大会通过后的12个月。中信建投表示,其A股发行数量将不超过4亿股,约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5.23%,发行上市地点为上交所。
随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净资本规模不足愈发成为券商发展的短板,券商扩充净资本的渴求愈发强烈。此前,中信建投已在去年底登陆港交所,募资额超过70亿港元,此次回归A股,以每股净资产5.72元计算总募资额至少22.88亿元。
此外,中信建投在股东权益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上,多年排名行业前列,同时,作为投行业务优势明显的券商,中信建投在去年的A股承销市场上拿到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的双料冠军。
第11只A+H券商股
在去年年底刚刚登陆港交所仅4个多月,中信建投正式迈出“回归A股”第一步,对于回归时间表,中信建投表示,“根据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本公司预期将于两年内完成A股发行”。
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以总资产、净资本和净利润为指标,中信建投证券分列行业第11位、第12位和第10位。在总资产排名前20的券商中,除中信建投证券、平安证券等少数券商外,大部分券商均已完成A股上市。
随着国泰君安4月初完成H股上市,市场上的A+H券商股已达到10家,分别是: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港股06030)、海通证券(行情600837,买入)(港股06837)、中国银河(行情601881,买入)(港股06881)、中原证券(行情601375,买入)、广发证券(行情000776,买入)(港股01776)、华泰证券(行情601688,买入)、东方证券(行情600958,买入)(港股03958)、光大证券(行情601788,买入)(港股06178)、招商证券(行情600999,买入)(港股06099)和国泰君安证券。而中信建投有望成为第11只A+H券商股。
中信建投公告称,本次A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推动境内外证券相关业务发展。中信建投认为,A股发行将有助于满足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对资本的长期需求,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丰富公司资本补充渠道。随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净资本规模不足愈发成为券商发展的短板,券商扩充净资本的渴求愈发强烈,各证券公司均采取各种方式扩充资本规模。
此前,在去年12月9日,中信建投于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6.81港元/每股,集资金总额约为70.97亿港元。对于A股发行价格,中信建投表示:“最终发行价格应遵守有关上市规则的规定,原则上不低于公司于A股发行前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为人民币5.72元。”同时,中信建投指出,由于A股发行可能在公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后才定价,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实际上,去年港交所经历了中资券商股IPO的小高潮。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先后登陆了H股。中信建投从去年9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到12月9日挂牌,从申请到上市仅用两个半月,创造了中资券商赴港上市的最短周期纪录。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H股的上市周期较短,券商H股发行有助于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并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的覆盖领域。与H股相比,虽然A股上市周期更长,但估值、募资额相对来说都更高,而且目前发行节奏较快,对券商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截至目前,A股IPO排队候审的券商还有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华西证券、东莞证券、长城证券和华林证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H股招股书中披露,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于2012-2015年连续4年在按总资产规模排名的中国前20大证券公司中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在2016年致辞中也指出,公司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10%,在所有已公告的境内上市证券公司中名列第一。农银国际分析师周秀成认为,中信建投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在主要券商中排名第一,“反映公司能有效地利用资金和资产,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
投行业绩拿到“双料王”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建投在2005年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共同设立,主要受让当时破产的华夏证券的证券业务和相关资产,在2011年9月,由责任制公司改为股份制公司。截至2017年1月5日,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国管中心,持股37.04%,第二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持股32.93%;中信证券持股比例为5.89%。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证券总收入为175.84亿元,同比下降28.26%,总资产为1816.95亿元,同比下降0.82%。合并报表显示,中信建投证券2016年全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5.84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7.31亿元,较2015年的106.86亿元下降了56%;利息收入44.41亿元,同比下降20%;投资收益24.12亿元,同比下降39%。
虽然收入下滑,但中信建投的财务表现仍然优于同业,在行业排名中,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由2015年的双双名列第10,分别提升至第5位和第6位。
作为一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券商,中信建投在过去几年中逐步搭建起均衡的业务架构。中信建投证券的主营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以及投资管理业务。
从主营业务营收数据来看,2016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总收入46.82亿元,同比增长37.79%;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总收入为72.34亿元,同比下降47.53%;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实现总收入35.75亿元,同比下降34.33%;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总收入15.64亿元,同比增长11.71%。
其中,其投行业务在整体营收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近四成,颇为亮眼。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中信建投在主承销商的“募集资金规模”和“承销项目家数”统计中拿到“双料”冠军,募资总额为6048.57亿元,项目家数593家。
此外,中信建投的投资银行业务占到总收入的26.6%,这个比例也是港股上市同业中最高的。农银国际分析师周秀成认为,中信建投在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先地位能令公司在政府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的大趋势中得到大量好处。
实际上,中信建投在其较短的发展历程当中,投行业务取得了快速进步。根据Wind数据资料,在境内股权及债权承销额排名中,中信建投从2006年的第12位跃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2016年,公司投行业务延续了亮眼表现,股权融资承销额及IPO承销额分别在中国资本(港股00170)市场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招银国际研究报告指出,在当前中国证券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推行大投行战略是势在必行的。借助牢固的客户关系、充足的专业人员资源、丰富的管道以及利好政策,我们相信中信建投的投资银行业务有能力在未来数年继续保持在国内市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