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冲刺A股 净利下滑存忧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令俊 2017-05-16 04:30: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成都银行冲刺A股 净利下滑存忧)

成都银行又出现在首发排队企业名单中。在4月底证监会披露的首发排队企业名单中,成都银行榜上有名,“目前最新的状态还是处于预披露阶段。”5月11日,成都银行上市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招股书显示,成都银行本次拟发行不超过8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0.51亿股,该行拟赴上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成都银行第三次谋求A股IPO。2015年11月,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而被中止审查;2016年上半年,成都银行重归排队序列,但7月,该行的上市状态再次变更为“中止审查”。此次成都银行能否成功登陆A股,值得期待。

想要上市也并不容易。根据最新的招股书,近些年成都银行净利润呈下降趋势。2013-2016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9.73亿元、35.52亿元、28.21亿元、25.83亿元,除2014年比2013年净利润增长19%左右以外,后面两年都是负增长。

成都银行称,影响净利润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央行降息及市场收益率下降的影响,净息差和净利差连续两年持续收窄,利息净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受宏观经济和主要经营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信贷风险持续暴露,成都银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有所增加。

截至2016年末,成都银行的不良率为2.21%,远高于其他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为155.35%,比上一年下降4个百分点,在监管红线附近游走。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招股说明书梳理,成都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制造业不良率快速攀升,达到8.23%。

坎坷上市路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银行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成都市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成都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完成对资不抵债的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资产的接收工作,2008年更名为“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银行的上市之路早在6年前就开始筹划,这已是成都银行第三次出现在IPO排队队列中。

2011年6月,成都银行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其IPO相关议案。2012年4月6日,成都银行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进入等待审批阶段。然而,后来IPO暂停,此间多个银行都转投香港上市。

但就在成都银行IPO申报过程中,2013年9月,掌舵9年且一手推动成都银行上市之路的原董事长、行长毛志刚,因涉嫌受贿被“双规”,2014年4月成都市检察院对毛志刚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

与毛志刚一道被查处的,还有原成都银行董事吴忠耘,其同时也是成都银行第一大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随后,成都市原财政局长李捷于2013年2月起担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2013年9月接任成都银行董事长职务。

成都银行彼时在招股书中提示:“本行可能面临声誉风险。”同时还表示:“可能因为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遭受负面评价,从而导致本行的业务开展及经济价值受到不利影响。”

2014年6月30日,成都银行终于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招股书,搭上了6月末的预披露“末班车”,在上市路上迈出实质一步。

然而到了2015年,此前一直处于正常排队名单之中的成都银行首遭“中止审查”,原因为更换会计师,从而触发证监会规定的首发中止审查“情形一”,即“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这也是该行首次退出正常排队名单。

据证监会相关规定,项目签字会计师发生变更,属于申请文件不齐备而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情形,故成都银行及中介机构根据证监会规定,需要报送中止审核申请。

去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回归排队序列,但是7月份又因“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展开”,被“中止审查”。成都银行再次成为同批次等候A股上市的城商行中,唯一一家未通过发审委审核的银行。

被中止审查的原因在于:2016年7月,由于5位独董两名辞职,导致该行独立董事人数暂不满足证监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的要求。

而就在近日,第三次冲击IPO的成都银行出现在证监会“预披露”名单上。

此次发行前,成都金控集团持有成都银行6.52亿股,占比20.07%;丰隆银行持有6.50亿股,占比19.99%;渤海基金管理公司持有2.40亿股,占比5.92%;其他股东合计持有17.09亿股,占比40.39%。发行后,丰隆银行持股比例将下降至16.05%,仍为第二大股东。目前,成都银行暂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制造业不良率高企

但上市并不容易。成都银行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暴露出利润下滑、不良率高企等多种问题,无不成为该行IPO的潜在阻力。

据成都银行招股说明书梳理,该行的不良率远高于2014年。截至2016年末、2015年末和201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21%、2.35%和1.19%。

对此,成都银行解释说:“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企业还款能力下降,本行下调了部分贷款评级。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公司信贷风险管理政策与执行力度,增强信用风险的控制;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加强对低质量公司客户的主动压缩和退出;同时进一步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回收力度。”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招股说明书梳理,成都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制造业不良率快速攀升。截至去年年底,成都银行投向前五大行业的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的71.67%,前五大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其占比分别为21.74%、15.79%、13.10%、11.42%、9.62%。

数据显示,该行去年制造业的不良率为8.23%,远远高于2015年的4.65%和2014年的1.51%。制造业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企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金链紧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和还款能力大幅下降,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形成不良。

同时,成都银行通过对“两高一剩”行业信贷进行总量控制,主动退出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子行业中的一批风险企业,贷款规模逐年减少。

成都银行一直是比较敢于在房地产行业“放手”的城商行,该行2016年前两大客户均属于房地产行业。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87.08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84.17%,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2%,但不良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为有效控制房地产业的信贷风险,该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了房地产信贷政策,明确了房地产信贷导向和贷款准入条件,推行了“名单制管理”和差别化信贷政策。

去年,成都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压缩不良贷款,全年通过核销方式处置不良资产26.91亿元。按五级分类,该公司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合计金额为26257万元,其中重组上调金额为1294万元,非重组上调金额为24963万元。

同时,该行表示,在充分考虑分支机构及个案的具体情形下,逐户拟定月度推进表,同时逐户确定部门承办人,区分重点案件、一般案件进行分类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对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