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人士: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需把握好四个“度”)
日前圆满落下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奏响了中国打造更为开放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的新乐章,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持久发展的新阶段。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在总结前期服务“一带一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完善规划,探索科学、持续、有效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此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度”。
一是战略的高度。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社会责任担当,又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寻求的是各国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正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好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找准双边、多边合作的战略对接点,明确金融支持的落脚点。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预计未来还有更多的合作协议签署,相关双边合作规划纲要也将逐步落地,商业银行要持续跟进,形成对接方案,并通过参与高访活动等机会务实推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还应用好内外部智库的研究力量,为中外国家领导或规划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引领新的合作走向。
二是推进的速度。“一带一路”建设涉及面广,“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框架的落地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相关项目持续时间长、资金需求量大,一些沿线国家金融体系不完善,双边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对接尚未完成,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工程。对此,商业银行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当前,中国与一些沿线国家的先期合作已经展开,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启动,未来,随着建设的全面推进,丝路基金新增资金、金融机构海外基金、开发性及政策性专项贷款等资金支持数额巨大,商业银行应予以高度关注,做好配套工作。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自身特点,优化国际化布局原则,统筹考虑国际国内资源摆布,科学制定海外布局规划、资金规划,优先将资源配置到双边经贸及投资潜力较大、经营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把握好发展节奏和支持力度,梯次推进,久久为功。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要做分类指引,优化准入条件,强化海外运营监管,避免一些银行盲目布局,无序竞争。
三是服务的跨度。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要抓住大开放、大合作的战略机遇期,显著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的广度上,要善于调动银行自身以及国内外金融同业的力量,有序拓展全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范围,尽快补足海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大宗商品、普通保险等领域的服务短板,稳步推广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提供海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业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综合化、一站式、多币种、跨时区的金融服务需要。在服务的深度上,要逐步由跨境业务向东道国本土业务延伸,由海外公司金融向个人金融、金融市场等业务延伸,由服务产业链的某类企业向产业链上中下游延伸。当然,银行服务的跨度并非没有极限,要同时做到业务种类最多且每类业务竞争力最强并不现实,各家银行要客观评估自身资源与能力基础,做出适当的选择。国家有关部门要为银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必要支持,引导并参与海外金融基础设施及行业标准建设,强化跨国监管沟通与协调,为银行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四是管理的精度。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搞援助、做慈善,而是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与有关国家共同做大互利合作的“蛋糕”。“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特征,能否做到精细化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营的成败。“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底线,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银行必须把商业可持续原则贯穿于日常决策和经营全过程。要遵循“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传统,把开户结算、客户及业务背景调查等基础工作抓细抓实,防范反洗钱及合规风险。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研究,一单业务一单业务地研究,把账算清楚,把潜在风险摸准、看透,把市场、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防范化解方案做到位。要落实全球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提高科技运营的安全与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和组织响应速度。
总体而言,商业银行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科学规划推进的速度,合理定位服务的跨度,沉下心来雕琢管理的精度,才能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血脉,让“一带一路”建设行得更稳、走得更远,为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
(作者为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