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表外回归表内大势所趋)
临近年中,在“揽存”压力之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又见节节攀升。但不少银行业人士指出,尽管理财产品收益短期仍将走高,但长期来看,在新监管环境下,理财和同业负债优势下降,未来银行理财增量资金、预期收益都将逐步放缓,表外回到表内是大势所趋,存量理财资金面临穿透监管等挑战。
银行理财监管升级
在此前银监会披露的2017年完成的立法项目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赫然在列。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期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完善理财投资业务和登记工作制度,并且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无疑是当前金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之一,理财资金从表外回到表内是大势所趋。
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指出,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工具为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而其中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则由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单等工具“搬运”给中小商业银行。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之外游离着“影子央行+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体系,而影子体系享受着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形成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的自我膨胀的套利链条。
过去这些年所谓的金融加杠杆就是“影子央行+影子银行”货币创造体系膨胀崛起的过程,当前以及未来的金融去杠杆就是将“影子央行+影子银行”货币创造体系纳入监管的过程。
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副行长丁锋认为,2017年理财的关键词在于归本溯源,支持资产证券的发展,减少多层嵌套、减少资金在金融系统的内部流转环节,提升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的效率。
短期上升势头难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临近年中,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仍在上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货币市场利率大概率还会持续走高,也会逐渐推高银行贷款利率,相应地,存款利率也还具备上行空间。特别是,随着债券收益率不断上升,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被动拉升。
挖财研究院博士后毛健认为,随着金融去杠杆持续深入,货币政策短期内会依然偏紧,会导致中小银行资金荒,理财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暂难改。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 2017年5月27日-2017年6月2日这一周188家银行共发行1182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60家,产品发行量减少448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3%,较上期上升0.01个百分点。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第4周共发行63款信贷类产品,预期收益率集中在3%-5%之间的有50款,2%-3%之间的有2款,5%-8%之间的有10款。5月第4周共发行111款票据类产品,预期收益率集中在3%-5%的有96款,2%-3%之间的有6款,5%-8%之间的有6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