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兜底式增持”还须明辨)
针对“兜底式增持”越演越烈的情形,交易所及时出手规范。近日,深交所向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公司应当披露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披露倡议人补偿员工持股亏损的具体实施细则;披露员工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以及取得相关股份的表决权归属等。笔者认为,增持是好事,但如果借增持之名却干苟且之事,不仅会被严监管,而且市场也会用“脚”投票。
6月份以来,一波增持热浪涌向A股市场,在这波热浪中,“兜底增持”因为见效快逐渐脱颖而出,被诸多上市公司仿效。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超过20家A股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以兜底的方式号召员工增持。甚至在6月8日晚间,*ST德力(行情002571,诊股)成为第一家“兜底增持”的ST公司。与其他“兜底”不同的是,*ST德力这次还拉上了供销商。
这不是A股第一次出现“兜底式增持”潮。2015年7月份至9月份,A股大幅波动,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向员工发出“兜底式增持”倡议;2016年1月份至2月份,A股波动,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也发出了“兜底式增持”倡议;然后就是今年的6月份,“兜底式增持”潮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对比三个时间段可以发现,A股市场存在共同点:市场低迷,信心涣散。前两个时期也有一个共同点:当时大盘点位均为低位,亦为行情发动初期。2015年9月份开始,A股迎来了长约4个月的中级反弹行情,沪指从2800多点涨至3600多点,涨幅接近30%。2016年2月份开始,A股迎来了长达10个月的中级反弹行情,沪指从2600多点涨至3300多点,涨幅约25%。
中国好老板振臂一呼,中国好员工就蜂拥而上,股票价格也扶摇直上,这本是好事,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的动机不纯,有些股东存在质押的情况,有些存在业绩不佳、现金流为负的问题。甚至有部分观点认为“兜底增持”存在灰色空间,例如内幕交易、变相减持、操纵股价等。值得欣慰的是,交易所对这种行为及时进行了规范。
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虽然“兜底式增持”的股票涨停效应显著,但这更多体现出了A股市场中仍然存在的对所谓“新概念”的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在公司基本面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依靠“兜底式增持”并不能真正提振公司股价,上市公司股价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业绩层面,并不是单凭口号就能上涨。特别是投资者在投资“兜底式增持”的股票时一定要关注其是否真有投资价值,而不要跟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