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定调 银行业资管转型何去何从

来源:金融界 2017-08-18 04:40: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监管再定调 银行业资管转型何去何从)

多位业内专家预计,近期央行频繁提示资管问题并强调将采取的监管措施,提前引导市场预期,这或意味着备受市场关注的资管新规将于近期出台。对于银行业而言,大资管的强监管趋势在短期来看不利影响因素较多,未来银行业需围绕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的监管初衷,进一步加快理财产品转型。

“随着未来资管业务监管的逐步实施,前期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发展过快的部分银行将面临资本计提增加、盈利水平下降、监管指标有所恶化问题。银行业表外理财规模将会收缩,短期内银行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资管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央行近期频繁提示风险,并在多场合提到了对资管业务的监管。央行8月11日晚间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最后一个专栏中,再次重点提及资管业务未来的监管方向。

多位业内专家预计,近期央行频繁提示资管问题并强调将采取的监管措施,提前引导市场预期,这或意味着备受市场关注的资管新规将于近期出台。对于银行业而言,大资管的强监管趋势在短期来看不利影响因素较多,未来银行业需围绕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的监管初衷,进一步加快理财产品转型。

五大风险主要指向同业链条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如何促进资管业务规范发展开设专栏,深入分析当前资管行业存在的五大突出问题,包括在资金池操作、产品多层嵌套、影子银行监管不足、刚性兑付和部分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管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五大风险主要指向了同业链条。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表示,同业链条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范围、资本计提、分级杠杆等监管标准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等因素,出现了不同金融机构相互合作、多层嵌套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当套利空间不断缩小时,同业链条不断加长,杠杆层层累加,金融系统风险高企。

以2015年以来快速扩张的“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模式为例,银行理财发行同业存单和购买结构化资管计划优先级,非银机构募集资金后投向其他结构化产品。由于有劣后级资金做“安全垫”,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体的风险并不大,但经过嵌套投资后整个金融体系都处于高杠杆中,单个机构的市场等风险却演化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有所降低。

“此轮金融领域杠杆的快速上升,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下行,表现形式却是资管产品的杠杆运作,包括产品嵌套投资以及单个资管产品的高杠杆操作。而单个资管产品投资的市场风险却演变为整个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徐承远认为。

不过从金融稳定角度出发,预期监管层将遵循“疏堵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预留相当的缓冲期引导资产管理业务逐步趋于规范,以避免资管新规正式出台可能给市场带来过大冲击。

“近期央行频繁提示资管问题,主要目的很可能是提前引导市场的预期,减小新规正式出台带来的冲击,从而为后续出台的新规做好铺垫。”徐承远认为。

银行短期业绩或受影响

过去3年泛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大资管行业总体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元,剔除重复计算部分,总规模在70万亿元左右,其中银行资管业务是29万亿元,占比超过40%。

专家分析认为,在央行提及的资管业务监管要求下,前期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发展过快的部分,银行将面临资本计提增加、盈利水平下降、监管指标有所恶化等问题。

一方面,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后,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出现下降。据统计,2013至2016年,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2.39%,其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重由63.80%上升至79.56%。在“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要求下,今年一季度表外理财被正式纳入广义信贷核算,导致部分中小银行面临较严格的MPA考核,其表外理财规模面临萎缩。

另一方面,目前银行理财基本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方主要采取委托外部投资的模式兑付约定收益。而受限于自身投研能力的不足以及非银机构明显的优势效应,专家认为,银行净值型产品发行可能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

此外,资管产品的去通道化,也将迫使前期通过购买其他资管产品藏匿不良贷款或投向政府融资平台等限制性领域的部分银行面临资金投向不足的困境,进而拖累全行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穿透式监管原则后,部分银行还面临资本计提的压力。

“前期银行出于规避资本计提的目的,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少提或未提风险资本。穿透登记底层资产后,部分前期表外理财业务发展过快的银行将面临资本计提压力。”徐承远表示。

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趋向标准化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统一资管新规后金融机构加快转型的过程可能较长且较为痛苦,但对行业长期发展而言是机会。

“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后,资管行业可能会经历‘质增量减’的过程。”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近日参加2017中国资产管理年会时表示,质量提升,就是让资管真正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量减,则是资管行业的规模可能会有所缩减,挤出泡沫、消除套利、抑制杠杆,有利于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在监管层致力于打破资管业务刚性兑付、引导其回归代客理财属性的初衷下,专家认为,银行需要从产品转型着手推动和引导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思维转变。从目前来看,产品转型对银行有一定的现实困难,需要在渠道、投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加快转型步伐。

从产品端来看,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银行资管的常规产品将进一步标准化,逐步转型为货币型、阶梯型和可变期限型等标准化的开放式产品。专家认为,银行资管产品未来可能出现的特点是:一是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投资主体,以股票权益为投资方向的权益性资管产品;二是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性投资产品;三是以固定收益为主的货基、债基产品;四是服务机构客户的专户产品。

从资金端来看,在资金获取上要更重视两类资金,一是通过提升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表现和客户体验,获得稳定的短期低成本资金,发挥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优势;二是丰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体系,这也是银行应监管要求进行的转型之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