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家银行全线紧缩消费贷 严禁穿马甲进入楼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晓琪 2017-09-20 08:12: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圳多家银行全线紧缩消费贷 严禁穿马甲进入楼市)

近日记者从深圳多家银行了解到,银行普遍扎紧消费贷“口子”,大多数银行已将长期消费贷年限调至5年,部分银行由于额度紧张或风控原因,在5年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年限甚至暂停消费贷。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严禁消费贷、经营贷等穿“马甲”违规c房地产市场,以维护市场稳定。

长期消费贷全线紧缩

日前,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消费贷款大幅增长、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情况。19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银行,发现10年以上的中长期消费贷整体呈收紧态势,民生、兴业等多家商业银行明确表达不做10年以上消费贷。

“这两天行里已经下了通知,要求10月份起将抵押消费贷期限缩短到5年。你早几天过来问,还赶得及做20年期的抵押消费贷,现在9月就剩十来天,照我们行的批款进度,款项肯定下不来,只能给你办5年期的。”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

该银行信贷经理介绍道,与20年期消费贷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不同,5年期消费贷是先息后本,利率为五厘四。“额度最高可做到抵押房产的七成,还款方式是每个月还利息,借满一年还掉当年所借的本金,才能续借。”

“缩短年限、限制每年还款一次有利于银行掌握借贷人的还款能力,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的借贷成本。比如你借了200万元,20年等额本息每月约还1.5万元。如果是5年期的先息后本,一年期到需要把借贷部分给还上,压力就大很多。”有业内人士指出,“已经有太多资金流到了楼市,银行这样的做法也是响应监管号召,遏制利用银行资金杠杆炒房的行为。”

除了缩短年限之外,部分银行由于额度紧张或银行风控,在5年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年限甚至暂停消费贷。

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一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风控一向比较严格,现在抵押消费贷要有红本才能贷出来,年限是1年或3年,也是先息后本。招行相关人员指出,其所在支行已暂停消费贷,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发放“过猛”,下半年已经没有额度。建行信贷人员也告诉记者,该行10年期抵押消费贷虽然暂时没有接到缩短年限的通知,但额度非常紧张,2-3个月都不一定能够批下来,建议转做其他贷种。

强化监管封堵漏洞

“如果是凑首付,5年期的抵押消费贷也不是完全做不了,但肯定比长期类的操作上复杂一些。每年还本金的时候,需要在外面找一笔过桥资金先换上,等过几天银行放款后再替换出来,要多付些利息。5年到期后,再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某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

他指出,一些客户想尽办法躲避银行贷后审核,比如一般银行放款要求刷卡或把钱打到第三方消费账户,银行系统虽然可以监控到交易动向,但如果找企业代收再给返点把钱套出来,银行很难查出来。“加上银行自己也不愿意查,花费人力物力,吃力不讨好。”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利用5年期抵押消费贷凑首付蕴含不小风险。“5年到期购房者用过桥资金还上贷款,但整体信贷政策有变或银行额度紧张、风控变严时,再批额度会降低或者周期延长,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今年以来,信贷结构变化明显。数据显示,8月新增信贷1.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13亿元,环比增加2645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增长迅猛,8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此外,1-8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2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8231亿元。

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分析指出,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的情况下,8月居民消费却呈现下降态势,两者明显出现背离,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某大型股份制券商房地产分析师表示,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逐步进入平稳发展轨道,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消费贷、经营贷穿“马甲”违规进入房地产会削弱楼市调控政策的作用,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金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