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市调控两大难点:土地财政与产权归属)
每逢长假,楼市必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的“双节”超长假期,并没有点亮楼市,热点城市网签成交量创2014年最低,三四线城市则维持相对高位。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本质变化,但距离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已经越来越近了。
笔者认为,楼市调控长效机制迟迟不能建立,或者说让楼市调控政策打折的主要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土地财政,另一个是房屋的产权属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限购、限贷和限售的行列。尤其是限售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房价上涨的空间似乎被锁住了。限售政策对于炒房者的施压,显然要大大超过限购和限贷。
然而,在这些“三限”城市中,虽然也推出了一些土地方面的政策,比如加大住宅的土地供应、专地专用等,但公开宣称放弃土地财政的还没有。只有雄安新区明确提出了不搞土地财政,将以往的房地产开发变身为房产开发。雄安新区的思路是对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其实,雄安新区的房地产新政就是三限、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住房等政策的一个综合体,但绝对是升级换代的,它与这些政策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搞土地财政。假如雄安新区的房地产新政得以快速在各热点城市复制实施,那么,楼市调控就会顺畅很多。
对于热点城市,笔者只是从数字上感受到了楼市的降温。由于亲属间有住房刚需的存在,对于三四线城市则有着比较直接的感受。
笔者堂姐的儿子已经到了婚龄,由于当兵续了三年,给了堂姐一家购房缓冲的时间。这次回家探亲,听堂姐说,前些日子因为房子的问题她儿子的婚事已经吹了一次。堂姐家在县城东部有一个小四合院,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都还算可以。但这次迫于各种压力必须要购买楼房了。
县城普通的楼房均价在5000元以上,好一些的就要到八九千元了。这个价格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让这些小城市的常住人口租房生活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没有不动产,婚嫁都成问题。
这就是楼房刚需的纠结所在吧。且不论大小城市。他们穷其一生之力,也要在城市中谋得一处属于自己的房产。尽管国家在楼房租购并举方面推出了一些措施,但要想把居民的产权观念转变过来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
也许,等到居民对房屋的产权归属不再那么看重的时候,楼市调控的各种措施就会顺畅得多,且比较容易见效。
综上所述,在放弃了土地财政以后,在居民看淡房屋的产权所属之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才会深入人心,房地产市场也才会真正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