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圣节带火尖叫经济 各路商家跟风打起“鬼主意”)
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又称“诸圣节”,起源于古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后来成为重要的宗教节日。随着时间推移,宗教气氛逐渐淡去,万圣节变成了世界各地轻松刺激的狂欢节。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万圣节消费创历史新高
在西方,万圣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最热闹的节日,也是美国第八大消费节日。
从2006年到2016年,美国万圣节消费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保持平均12%的年增长率。而在此期间,美国GDP增长率大多在1%和2%徘徊。
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预测,2017年美国将有约1.79亿人参加万圣节相关活动,节日消费支出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91亿美元,较去年增加8.3%;人均支出86.1美元,其中,男性平均消费约96美元,女性人均消费约77美元。
调查发现,有70.9%的人会选择购买糖果。糖果是万圣节前夜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这个经典游戏项目的核心元素。小朋友们会装扮成不同的鬼怪挨家挨户敲门索要糖果,否则就会捣蛋。据悉,全美糖果市场有25%的销售额来自万圣节期间。
糖果类在万圣节的巨大销售额也和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美国人喜爱甜食,平均每人每年摄入25磅左右的糖果,其中超过一半是来自于美国人最爱的巧克力类糖果。美国巧克力类糖果的年人均消耗量是中国的30倍。
此外,48.6%的人计划装饰自己的家或者庭院,47.1%将购买装扮服饰,45.5%的人准备雕南瓜灯,34.1%的人会参加派对。
世界各地风俗不同
英国是万圣节的起源地,所以节日氛围非常浓厚。万圣节期间,伦敦市中心一带的路段都会封锁,用作举办节日活动的场所。
伦敦最大的夜总会在10月31日晚上举行万圣节舞会,通宵狂欢。街头也会有猛鬼剧场、鬼怪时装表演、乐队演出等活动来邀请游客一起互动。
2001年,英国商店卖出1200万英镑的万圣节相关产品,而今年英国万圣节总消费将达4.81亿英镑,其中时装消费的增速最大,有望达到3.1%。
加拿大人会在万圣节之前,举办一个南瓜节。人们会大批量的购买南瓜,做成风味独特的南瓜饼、南瓜糕或其他特色小吃。南瓜节上,加拿大人还会举行南瓜大赛评选出年度最大的南瓜,之后他们会把巨大的南瓜做成雕刻品,还会做成小船,进行划船比赛。
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人每年万圣节期间在糖果、小孩和成人服饰、化妆、装饰布置以及宠物服饰上的花费,接近10亿美元。
跟其他国家不同,万圣节并不是法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数法国人会在万圣节这天,去蒙玛尔特公墓和拉兹神父公墓献菊花,以此来纪念逝者。
带动亚洲市场
虽然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在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变得越来越火。
在日本,万圣节是年轻人最喜欢的节日,他们对其热衷的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情人节。2011年日本万圣节市场规模为560亿日元,到2014年万圣节就翻了一番,超过情人节108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
2016年,东京涩谷有约100万人在街头开万圣节变装party。根据一项对2000位日本年青人的调查,2017 年他们万圣节平均预算为 3691日元(约合人民币218元)。
近年来,中国人对万圣节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消费群体对万圣节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让它几乎成为年轻人的狂欢节。据百度指数监测,近30天,“万圣节”一词在百度中的搜索指数翻了28倍,频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
在上海,不少商家跟风打起“鬼主意”,推出各种万圣节主题的商业活动。
在往年,大部分商家都会在万圣节以摆摆装饰来点缀气氛,但今年,不少商场都推出了主题式活动,尤其以亲子类主题活动居多,期望拉动家庭消费。
万圣节营销比拼,往往不会直接拉动销量,而是通过噱头十足的卖力活动来拉动客流。今年的万圣节临近“双11”,更是提前分拨“双11”的消费能力,为此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与圣诞节、情人节相比,万圣节辐射人群有限,但经济环境逼着商家从等待销售转为主动销售。商家变着法推活动,消费者求实惠找乐趣,从而拉动消费增长,这也是商家跟风过节的本意。
万圣节的火热也给一些“中国制造”的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事实上,美国许多零售的节日面具、服饰以及手工艺品大多都是中国制造。
义乌某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向美国、欧洲等地出售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礼品和舞会产品。其销售顾问王女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价廉物美是公司对外出口这类小商品的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节日经济,而且这种消费品流通快,每年有许多节日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江浙地区,很多企业都在做这种生意,竞争非常激烈。王女士表示:“虽然公司的规模不大,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节日消费的提高,公司的营业额在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