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夏人寿增持民生银行1.3亿股 现金流持续吃紧)
11月13日,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A股、H股股价双双收红。港股盘中曾一度上涨超3%,收盘报7.55港元;A股收报于8.45元。
消息面上,民生银行再获华夏人寿增持。截至11月12日,华夏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东方集团(行情600811,诊股)可行使表决权股份数合计25.72亿股,占民生银行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7.05%。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二者已促使民生银行的二股东之位发生改变。
一致行动人持股达7.05%
11月12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华夏人寿通知,2017年11月6日至11月9日,华夏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A股1.31亿股,占其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0.36%。
截至2017年11月9日,华夏人寿累计持有民生银行A股普通股11.59亿股,H股普通股3.46亿股。由此,华夏人寿合计持有民生银行A股和H股普通股15.05亿股,占其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4.13%。
4.13%未及5%的举牌线,为何民生银行予以披露?
华夏人寿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华夏保险与东方集团于去年6月29日签署了关于民生银行的一致行动协议。协议签署后,二者合计持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5.48%,达到举牌标准,双方于2016年7月1日公开披露了《民生银行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华夏人寿进一步解释称,“根据香港《证券期货条例》第308条的相关规定,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超过5%后,每变动一个百分率整数(按照持有权益股份总数在其同一类别的已发行股数所占百分比计算),需要在三个工作日内报送数据。由于我司和东方集团合计持有A股数量与民生银行A股发行股本的占比超过了7%,根据上述要求,我司于2017年11月10日向联交所报送了相关数据变动情况。”
记者注意到,若民生银行第三季末十大流通股东维持持股数量不变,那么华夏保险和东方集团这组一致行动人,对民生银行A股超7%的持股,成功超越证金公司,居二股东之位。
华夏人寿为何偏爱银行股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各监管部门开始对险资的投资行为采取强监管手段。在严监管下,保险资金在今年上半年未发生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人寿的行动格外引人关注。
对于华夏人寿之所以顶住监管压力去二级市场投资,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觉得有价值;其二,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增持可增加话语权。举牌本身没问题,关键是华夏人寿举牌资金来源要合规,且期限匹配风险可控。”
韩玮分析,2017年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短期利率上行、优质资产荒、资产负债不匹配等多重挑战,大部分险企就加大了长久期债券配置比例。然而,华夏人寿偏爱股票是有原因的,就当前市场行情而言,长期投资股票比债券好,华夏人寿万能险成本高,债券收益已不足以覆盖其高成本,非标资产风险又太大,只能投银行股,所以不断增持民生银行算是其最优选择。
“银行股股价整体严重低于价值,也是吸引险资的关键原因。”韩玮称,除民生银行得到险资增持外,今年以来,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港股02318)对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H股增持也比较频繁。
此外,民生银行于11月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国泛海、泛海国际、泛海股权等“泛海系”合计持股6.01%,其中5.98%被质押,泛海系在保险领域布局也很迅速。
“万能险大户”现金流吃紧
值得关注的是,当其他激进险企都在回归保障时,华夏人寿至今仍是万能险“大户”。根据1至8月份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看,华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54.8亿元,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03.6亿元,万能险保费规模超过原保费规模。
与万能险居高不下相对应的是,华夏人寿现金流吃紧。
其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华夏人寿第三季度净现金流为-73亿元,二季度则高达-90.5亿元;净利润由二季度末的2.37亿元降至三季度的1.07亿元;三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4.4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93.48%。
在被问及是何种原因导致该公司现金流流出大幅增加时,截至记者发稿,华夏人寿并未给予回复。
据悉,华夏人寿作为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近年来在二级市场颇为活跃,去年底曾因万能险业务整改不到位被保监会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并禁止三个月内申报产品。
今年,华夏人寿依然是保监会“重点关注对象”。保监会在2月底针对181家险企启动“全行业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评估结果于9月底公布,其中华夏人寿等四家险企得分低于70分,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当时保监会表示,会根据评估发现的问题,采取分类监管措施,以督促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