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关于楼市和流动性透露哪些信息?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彭扬 2017-11-14 06:3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关于楼市和流动性透露哪些信息?)

流动性紧不紧?

房贷还能批下来吗?

企业融资需求有没熄火?

关于这三个重要问题,今天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透露了这些信息!

一、流动性确实有点紧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5.3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2.8个百分点。

从数据看,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临近年末,尽管外汇占款有可能继续边际改善,但考虑到财政存款投放或将弱于去年以及美联储加息在即,年末流动性将承压,预计央行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继续通过“逆回购+MLF”不同期限组合保持流动性充足和市场利率水平稳定。

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分析师闫玲表示,四季度经济难以显著走弱,宏观基本面变化并不超预期,但债市出现了较大的调整。目前看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流动性中性适度,预计监管政策快速落地的风险不高,中国货币政策跟随12月美联储加息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也较低。

不过,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10月信贷低于预期符合一定季节性因素,从信贷投放角度来看,截至10月底今年的投放总量仍比去年同期高约1000亿元左右,同时社融余额的增速也稳定在较高位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保持宽裕。由于信贷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随着无效供给的逐步出清,资本开支的增加使得企业资金需求可能出现上升。因此经济韧性仍在,不应因信贷数据短期放缓而对经济悲观。

二、楼市调控效果在居民贷款端初显

央行数据显示,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月新增量不仅环比少增1076亿元,同比也少增1181亿元。

叠加M2数据来看,是否意味着楼市上涨动力枯竭?严监管让“炒房”再无可能!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32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除了10月属于季节性走低之外,主要还在于居民短期贷款的明显下滑。具体而言,2017年3月以来,居民短期贷款均值在2100亿元左右,9月一度高达2537亿元。但9月下旬以来,政策对居民消费贷的监管逐渐升温,使得10月居民短贷下降至仅为791亿元。政策层的监管对新增贷款的影响逐渐显现,直接导致了10月新增贷款的明显走低。

闫玲表示,信贷新增6332亿元,规模下滑,结构尚好。前10个月共投放11.8万亿元,预计全年投放在13万亿元,那么同比增速将从10月的13.0%回落至年末的12.3%。从结构来看,票据融资再度小幅负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在35%的高位。随着房地产销售下滑,以及银行按揭贷款额度受限,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和增速回落;随着央行严查消费贷,居民短期贷款下滑明显,从9月2537亿元下滑至791亿元。

诸建芳表示,居民贷款新增4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91亿元,这与9月央行宣布严查居民消费贷有关。中长期贷款新增3710亿元,为年内最低值,与今年2月数值相近。一方面在于10月工作日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地产紧缩政策逐渐对一二线城市销售产生负面影响,传统的“金九银十”风光不再,直接影响到按揭环比下滑。商品房销售的确在政策影响下进入下行通道,但刚需依旧在支撑销售不会出现大幅调整,作为今年信贷投放的主要贡献,按揭的比重也不会明显下降。

三、实体融资需求不弱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22亿元,这也部分反映了企业融资需求可能尚未明显走弱。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38亿元,表明目前正持续释放“脱虚向实”政策的效果,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并不弱。

邓海清表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10400亿元人民币,略低于市场预期,同样与新增贷款的低于预期有关。与此同时,尽管10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但同比依然多增了1522亿元,可能与企业具有一定的融资需求刚性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偏高导致了社融同比的走高。究其原因,可能与2017年以来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有关。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企业的债券净融资仍较高(1508亿元),在债市偏弱的情况下,企业发债融资仍较多,反映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转弱。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民生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