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再曝丑闻!三菱数据造假274家公司受牵连

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作者:李曦子 2017-11-27 23:08: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日本制造再曝丑闻!三菱数据造假274家公司受牵连)

继上个月神户制钢被曝出数据造假之后,近日又一家日本传统制造企业——三菱公司被曝出类似丑闻。11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约2%。

此前,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于11月24日在记者会上承认,公司下属的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和三菱铝业存在出厂产品技术参数造假问题,就此向社会公众表示道歉。

当天该公司股价大跌8%,创近4个月来最低水平。

目前,全球范围内采购三菱相关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已经增至274家,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三菱电线工业社长村田博昭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否被客户以外企业使用很难掌握,因此未来受影响企业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叶作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制造业一系列的造假问题已经成为可能破坏日本制造业国际信誉的大事。

造假始末

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属巨头,1990年由三菱金属和三菱矿业重组而成。2016财年营业收入达1.3040万亿日元,净利润283亿日元,员工人数达2.5万人。

根据三菱综合材料发布的声明,篡改产品技术参数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公司或客户设定的标准。

三菱电线工业自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修改出厂橡胶密封制品技术参数,数量达2.7亿个之多,涉及金额294亿日元(约合17.4亿元人民币),买家包括70家航空航天产业公司、7家汽车制造商和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据悉,去年三菱电线工业的收入中有大约40%来自橡胶圈业务。

三菱伸铜于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7日间篡改其生产的铜制品强度数据,相关产品达到879吨,涉及金额1209亿日元(71.4亿元人民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等29家企业。

此外,另一家子公司三菱铝业也被曝出有相关问题,受三家公司问题产品影响的企业累计达274家。

三菱电线工业最早在今年2月公司的内部调查中就发现了数据造假的问题,并在3月向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汇报。然而,直到10月23日,问题产品的出货才被叫停。

而三菱电线工业的母公司三菱综合材料在10月25日接到报告后,直到一个月后的11月23日才向社会发布公告。外界普遍质疑,产品数据造假是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层面有组织的行为。

对此,日本共同社称,三菱电线工业在明知制品检查数据有可能被篡改的情况下,仍持续向客户企业出货,突显出公司品质管理体制的漏洞。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表示,为了确认是否还存在其他品质问题,正在集团所有企业实施临时调查。

目前,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等客户企业立即对使用了相关原材料的工厂开展调查,可能需花费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最后结果。受此次事件波及的还有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等飞机制造商,产品调查也在进行中。

丑闻不断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业被认为是日本立国之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因日本汽车的冲击,而备受打击。

然而,随着美日贸易摩擦、各种反制以及日本人力成本的增加,日本制造业优势不再。其占日本GDP比例从1/4已经下滑到不足1/5。

近两年,日本制造业接连曝出篡改、造假、隐瞒、谎报等重大丑闻。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曾有组织地篡改部分铝、铜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地将不合格产品交付客户,揭开了该公司长达数十年的质量造假黑幕。问题产品波及丰田、三菱、日产等在内的约500家企业。

今年9月,日本汽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Nissan)被曝光用未经授权的技师来检测,被迫召回最近3年在日本售出的上百万辆汽车。

2016年,三菱汽车被曝光数十年来伪造超过60万辆汽车的燃油数据。

2015年,日本百年巨头东芝公司被曝长达七年财务造假,跨越老中青三任社长,财报注水金额高达19亿美元。

同年,全球最大安全气囊制造商日本的高田公司因为制造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令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千万辆汽车,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的汽车安全丑闻”,高田公司也因此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创下日本制造业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日本企业以前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质量,现在又面临着产品的质量不断上升的中国企业的竞争,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焦虑感更加触发了需要加强和维持成功形象的需求,当实际上做不到的时候,就走向了造假之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叶作义认为,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制造强国,各项体系都很完善,法律法规层面也很健全,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法律法规的完善意味着更容易犯错。

他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制造”频频出现造假事件,一方面对于中国制造进军国际高端制造市场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正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也应当汲取“日本制造”的经验教训,在质量提升方面不能懈怠。

股指影响不大

企业造假对公司股票带来巨大影响。以神户制钢为例,造假丑闻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下跌近40%,而高田公司股价更是在丑闻曝光后跌幅高达70%,三菱材料召开发布会当天股价下跌8%。

虽然相关个股跌幅巨大,但日本股市仿佛并未受到影响。神户制钢丑闻公布两天之后(10月11日),日经225指数创下1996年12月以来收盘新高,此后日经股指更创下连续16个交易日上涨的二战后最长连涨纪录。而自9月8日触及阶段性低点19239点以来,日经股指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最高已累计上涨2700点,涨幅高达14%,堪称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表现最好的股市。

叶作义认为,股市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可能是投资者有乐观的预期。“日本良好的经济复苏势头利好股市。不过,投资者也应警惕回调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