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引领经济新跨越亟待“三把火”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雷振华 2017-12-25 05:33: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消费引领经济新跨越亟待“三把火”)

“从新消费习惯培养、新消费格局促成、新消费供给改革上精准发力,便可令新消费引领我国经济步入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新路。”

据媒体报道,今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2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新业态消费发展最为迅速,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64306.5亿元,同比增长32.4%,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消费“领头羊”。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5%,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高。事实上,没有消费的持续贡献尤其是没有新消费的持续发力,就没有今天我国经济稳中有升的良性运行格局。

不得不说,当前新消费除了呈现出已知的消费信心更足、消费环境更好、消费升级更快等三大优势,还需洞察隐藏在大消费背景下不为人知的一面。一则,公众新消费倚重于品牌消费尤其是国际品牌消费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80后、90后、00后消费群体中看重品牌消费尤为明显,适度、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还亟待培养;二则,公众新消费节点过于集中在“双十一”、“双十二”及法定节假日前夕与期间等时间段情况相当突出,贪打折、图便宜、重狂购等行为较为普遍,错峰值、有序化、谋划式消费行为还亟待规范;三则,公众新消费需求供给结构依然不合理、不平衡,消费供给停留于粗浅层次的衣、食、住、行及交流信息领域等需求上,且个性化、差异化、特质化供给十分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科学消费供给普遍缺失,体现全流程消费服务的优质产品依旧稀有。此外,国家引领公众精准、有序、绿色、环保等一体化新消费的法律、制度、体系安排、长远规划等存在诸多短板。

如何把准新消费“脉搏”,实现从源头引领我国经济获得新跨越“核动能”?

其一,要着力培养公众具备“三爱”新消费习惯。而今,公众看重品牌特别是国际品牌消费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生产的绝大部分消费品质量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主要缺失的不过是品牌知名度而已。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知名品牌,事实上就是在我国的制鞋企业生产,然后贴牌销售而已。如果管理者从媒体公益宣传、营销渠道推广、消费习惯引导等方面下足真功夫,且在税费减免、优惠及财经补贴上全力扶持,创造属于我国自己的品牌,并对公众主动消费国货品牌实施“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政策,全面培养公众“爱国、爱家、爱自己”的新消费习惯,则可能形成“中国人用中国货”的鲢鱼效应。

其二,要着力推动形成均衡式常态化新消费格局。公众之所以喜欢和习惯在“双十一”等特殊时间节点消费,是因为商家、网络运营商有意识安排,以及国家在节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安排上有意与无意之中强化了集中消费。只要管理者从宏观层面上注重淡化时间节点安排、注重电子支付合理分配、注重打造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消费环境,便可化解集中时间节点消费和盲目非理性消费引发的种种问题。比如,利用大数据系统精细安排公职人员、企业员工的休假与休息时间,就能避免出现集中休假与休息现象。再如,采用适度限制电子支付次数方式打破过度集中网购等,就能避免形成疯狂抢购乱象。

其三,要着力加快新消费供给体系深度改革。目前,各种新消费供给结构失衡、法规制度保障失察等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新消费引领经济新跨越。为此,迫切需要管理者通过出台长远的消费发展新规划、建立科学消费供给新体系、制定和推行国有企业带动民营企业提供全流程消费服务新制度,以及实施法律推动公众获得应有的、急需的、贴心的民生幸福新工程,同时在货币供给上有意识地向新消费领域涉及的新兴行业予以适度“宽松”待遇,并建立健全针对金融机构扶持新消费的辅助政策激励机制,就有可能促进新消费供给侧改革尽快到位。

惟其如此,从新的消费习惯培养、新的消费格局促成、新的消费供给改革上精准发力,便可令新消费引领我国经济步入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新路。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