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监管升格 信托公司多家“去通道”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 2018-01-13 08:58: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行业监管升格 信托公司多家“去通道”)

“市场上传出多家信托机构内部下发暂停通道类业务的通知,其实就是响应监管层近期下发的一系列政策,即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的信托通道业务,主要就是针对银信业务,以后这类产品都将叫停,而信托公司自身发行的信托计划则影响不大。”1月12日,北京信托行业相关人士向本报如是说。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大多数信托公司的业务增长还是依靠通道业务,这块业务压缩后,对信托机构的业绩影响十分明显。

记者今日获悉,银监会信托部已经给北京地区的信托公司召开了两次吹风会,反复传达监管意见和业务要求,可以说监管力度非常大。

多家暂停通道业务

近日,一则关于“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下发‘关于暂停通道类业务的通知’,暂停通道类业务”的消息流传圈内。

记者在这则通知中看到,该公司要求,下一步鼓励业务部门在符合监管要求和风控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主动管理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等创新型事务类信托业务和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本源业务。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内部下发暂停通道类业务通知的信托机构,还不在少数,具体是哪几家,还不能对外公布。

与此同时,消息称,监管层从今日起所有集合类和基金一对多投向信托贷款的都停止备案。监管机构近日已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向委托贷款资产或信贷资产。

而几天前,监管层刚叫停了银行的委贷业务。1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专门针对将委托贷款业务作为通道的做法,要求信贷资金和资管资金不得参与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资金不得投资资管产品,不得投向禁止领域。

信托贷款在2017年继续猛增。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信托贷款新增分别达7350亿元、5766亿元、4743亿元。截至2017年11月末,信托贷款总规模8.31万亿元,同比增长35.1%。

监管升浪压缩违规

中信信托是较早主动承诺要降通道的一个。

2017年底,中信信托向银监会信托部、北京银监局发布了《自律承诺函》,承诺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同时将积极与存量银信通道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

“从这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与去年银监会发的55号文有紧密关联,55号文的核心就是要求银行和信托机构共同规范银信类业务,压缩银信通道业务。”一位不愿具名的某信托公司创新部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说。

该高管进一步称,为了绕开对信贷规模、投向的限制,银行与信托合作开展通道类业务,把本应归于表内贷款的项目,通过银信业务的模式转到表外。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贷款类银信合作业务大增,但金融风险很大。

2017年12月22日晚,银监会下发55号文,对银信类,特别是银信通道业务予以规范。

55号文要求,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银行直接或间接的担保,不得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规避监管规定行为提供通道服务。

某信托行业分析师向本报表示,55号文的监管要求对银信通道业务确实影响巨大,直接导致不少业务陷入停滞。像到了年底的时期,原来银行为了控制信贷规模,满足部分监管指标要求,通常会选择通过信托代持出去,但在55号文之后这类做法受到了严格限制。

该分析师强调,通道业务肯定要收缩,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少信托机构已经因为银信业务违规受到处罚,监管层以行动证明了压缩违规业务的决心。2018年或是信托行业的拐点。”

此前,轰动一时的“侨兴债”违约案历历在目。行业人士称,这是利用通道逃避监管的典型案例。2018年开始,整个金融监管的态势更多体现在严格顶格处罚上,在去通道,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方面可能不仅仅是法规的字面约束,而是直接通过严格的执行力度和处罚力度来实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