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多路围剿通道 信托“趁火打劫”涨价)
几个月前,傍着银行的大腿,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还在非标通道业务上大干特干,管理规模得到大幅增长的同时,腰包也鼓了。
不过,今年开始,好日子就要走到尽头。强监管利剑之下,机构正式进入压通道模式,银行资金的固有流向将随之改变,资金也将重新被分配。
“之前我们是用基金子公司来做通道业务,最近监管层下通知后,我们改走信托通道了。”1月18日,上海一家小型私募机构业务经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而目前信托的通道费用已从此前的千分之一上涨至千分之三左右,比原来高了一倍多。
华东地区一家证券公司业务经理何建胜向记者直言,之前监管强势叫停多渠道通道业务后,很多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都开始将通道业务转移到信托,“个别信托机构趁火打劫”。
金融行业“压通道”
2018年,金融行业对关键词达成共识,即“压通道”。银证保三会关于通道业务也开始管理与规范。
先是银监会出台“55号文”规范银信合作业务,银行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包括自有资金投资信托产品,以及银行表内信贷通过信托转让等形式被规范。
随后,证监会禁止券商集合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一对多专户投信托贷款,规定集合资管计划不得参与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
可以看出,监管机构要联手整治的就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这是非标业务的重要模式。
虽然针对信托行业的政策还未正式落地,但各家信托公司内部已开始自行“约束”,该收缩的收缩,该表态的表态。
1月11日,华鑫信托向各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公司业务发展的通知》,防控通道类银信合作业务风险。内容包括合规管理部门对项目合同问题严格把关,存在严重合规问题的不允许上会;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类业务,暂停设置有中间级(夹层)的结构化证券投资类业务;公司对银信合作业务进行节点规模控制,确保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不新增;单一银信合作业务,信托报酬率原则上不低于千分之二。
信托趁机涨费用
何建胜向记者表示,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和私募通道业务目前处在过渡阶段,到2019年应该会全面退出,现在只剩下信托通道。目前信托机构的状态是保留信托通道,严控通道规模,存量不续,增量不加,这也就推高了通道业务的费用。
“政策是把双刃剑,在其他通道被堵死,业务又需要有人来做,此时供需关系自然就不平衡。”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表示,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通道业务都“歇”了,那么在监管政策正式下来前,作为“幸存者”的信托就可以趁机打擦边球提升通道费。
对于信托公司目前具体的业务开展与收费情况,北京某信托公司业务经理表示,在目前一些私募机构会借用信托公司通道,而费用基本要“一家一谈”,每家信托公司产品情况不同,收费也不一样。有的信托机构除了负责通道业务,还承担产品的销售。
信托行业承压转型
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看来,预计之后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将明显回落,绝对规模可能下降,甚至有可能跌破22万亿元大关。
不过,从规模的此消彼长来看,通道业务出走证券、基金转投信托后,业务规模已有一定的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新增单一信托3.56亿元,同比增长24.91%;全类型信托更是在前三季度达8.63万亿。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四大非标通道业务规模代谢已提速,业务流失是大势所趋。
“不过,通道业务并不是信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监管正式落地前,正好给信托行业转型赢取一定时间。”何建胜表示。
直接转向信托融资或是选择之一。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研发部人士认为,这将间接为信托带来主动管理的机会。从短期来看,对委托贷款业务的限制,部分业务可能转向信托,由信托以主动管理的形式,通过单一主动管理型信托贷款为交易对手提供服务,信托公司需要进行更为详尽的尽调,承担更多的受托人责任。
而近日,华东地区一家信托机构内部下发通知要求,鼓励业务部门在符合监管要求和风控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主动管理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等创新型事务类信托业务和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本源业务。
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相关人士也表示,未来信托公司去通道化的大方向没变,竞争仍然集中在主动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