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控股中顺获生产资质 沈晖称造车前三年比烧钱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龚梦泽 2018-01-31 10:37: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威马控股中顺获生产资质 沈晖称造车前三年比烧钱)

2018年,被认为是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分水岭。从去年全年销量态势来看,汽车市场高增长时代已然渐远,伴随着轿车市场的趋于饱和,SUV市场红海泛紫,增量市场的天平似乎越来越向着新能源方向倾斜。

这一点从腾讯、阿里、百度全情参与智能汽车投资就可见一斑。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腾讯、百度都有入股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

事实上,在数量众多的造车新势力中,威马汽车属于原传统车企老兵的再创业项目。不同于众多造车新势力,坚持走自建工厂模式的威马汽车近日在获取生产资质方面再次另辟蹊径:通过入股老牌汽车生产企业——中顺汽车,曲线获得了生产资质。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电咖、蔚来及小鹏汽车等采用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随着生产资质落定以及工厂即将建成,威马汽车未来或后来居上,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车型的研发和制造当中。

拒绝代工早有布局

威马控股中顺获资质

近日,工信部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04批),《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已变更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也由李金忠变更为“SHENHUI”(沈晖)。此外,注册地址与生产地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更。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已通过控股中顺汽车的方式,成功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此前的2017年6月8日,威马汽车注册了沈阳思博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同年8月9日,中顺汽车的原股东宝安投资、松辽汽车和天宝汽车相继退出,沈阳思博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其新增股东。

资料显示,中顺汽车原为松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轻型客车、MPV、SUV等车型的研发与制造工作,于2003年经过改制重组成为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威马汽车对中顺的控股方式为100%间接控股。

更早之前,2017年2月份曙光股份(行情600303,诊股)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持有的大连黄海100%股权转让给大连新敏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而新敏雅背后的股东正是威马汽车,且持有100%股权。

彼时,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回应称,“收购大连黄海,只是威马汽车总体布局迈出的一小步,根据产品规划,将需要更多的基地和资源。”如今看来,收购中顺汽车,早已在威马汽车的规划之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资质优势以外,在自建工厂方面,威马认为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自身相比其他新创企业也有优势。例如,其位于浙江温州的工厂周边本身就有着完善的供应链资源,其动力电池合作伙伴宁德时代也在附近有基地。

造车极看重融资能力

前三年就是比烧钱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它新造车势力相比,自2015年成立以来威马汽车似乎鲜见于大众视野。沈晖曾说过:“我们不会去造一辆高档电动汽车树立品牌,我们造的第一辆车就是量产车。”这种务实的布局方式,与沈晖此前的工作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创办威马汽车前,沈晖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并主导了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具备非常丰富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

自2017年年底,威马汽车开始频繁出镜。一方面是在成立之初,威马汽车就坚定地走自建工厂模式,对此,沈晖有他自己的理解:“因为代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和理论相差太多。产品在自己手里,绝大部分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就可以解决。”

此外,频获互联网大鳄垂青,屡屡获得投资也增加了威马汽车的曝光度。有业内人士曾坦言,目前智能汽车的竞速比拼除了比团队能力和技术功底以外,更多的就是拼融资能力。

记者注意到,威马汽车已完成由百度资本领投的融资。在去年底,又获得了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五矿资本(行情600390,诊股)(香港)、腾讯、红杉投资。目前,威马汽车的量产车型已正式落地。

对此,沈晖表示,智能汽车项目的融资能力将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熬过造车最艰难的前三年。“造车头三年就是烧钱,前期没有足够的融资是不行的。”他表示,即便是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行业供应链经验的团队,也起码要200亿元才能烧到产品上市。

此外,相比蔚来ES8高举高打的定价营销策略,威马则显得亲民许多。这从威马首款量产车EX5起步价格定在20万元区间就可见一斑。

“汽车行业的量和互联网行业比较像,没有量就没有一切,有了量才有足够的数据,量产车才能不断的提升、迭代,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沈晖认为,市场上低价车看起来很多,但因限牌或体验问题选择并不多,而这一块是很大的市场,只要能切中市场需求,威马汽车就能活得很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曙光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