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更优“中国方案”稳定发展股票市场)
2月9日,中国股市出现剧烈下跌,上证综指下跌约4.1%,上证50跌近5%,深证成指下跌约3.6%,创业板指跌约3%。当周上证综指下跌近10%,是2016年1月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下跌。尽管这是在全球其他重量级市场大幅度调整背景下出现的下跌,但幅度如此之大、势头如此之烈,仍然令人颇感诧异。对此,笔者呼吁,要坚定按照中国具体情况,运用中国智慧,用更优的中国方案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
美国股市自2月2日起急剧暴跌,的确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引领性的压力。道琼斯指数2月5日暴跌4.6%,2月6日回升2.33%,但2月8日又暴跌4.15%,随之引起全球投资者恐慌。中国股市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员,投资者心理、资金运行趋势、贸易和金融环境都会受到这种大调整的影响,出现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基于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发展阶段的差异,特别是两者10年来运行轨迹的差异,中国股市出现过于剧烈的调整,是不太正常的。
笔者认为,美国股市近期大调整是“盛极而衰”的必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道琼斯指数在2009年3月6日触底6469点,随后大涨小回,在2018年2月1日创造出26616点的历史最高点,历时近9年、涨幅达3倍。在此情况下,美股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观察,美国股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持续上涨,与其经济基本面并不吻合。这是因为,虽然其经济有“复苏”表现,但其是利用自身掌控全球治理工具的便利,以一系列转嫁危机之术损害他国发展利益,从而实现的经济“复苏”。美国的做法已导致多个发展中国家发生经济困难甚至危机。这种全球发展的不平衡终究会得到纠正。从美国政府接连推出减税以及吸引制造业回归等政策措施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后劲是担忧的,其改善经济基本面的驱动十分强烈。这说明,前期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应该打打折的,更不必提美国所面临的长期超额债务压力。所以,近期美股调整是转折性的。可以预期,美股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反观中国股市,上证综指在2015年6月12日创出5178点的阶段性高点,随后调整了两年半余。再往前看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出6124点的历史峰值,从那时起到现在已调整近10年。尽管中国股市存在一些不成熟因素,前期创造的高点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但毕竟,中国股市运行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与美股同步剧烈下跌的理由并不充分。特别是连续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就业相对充分,新动能显著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基于这样一个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股市为何暴跌呢?
笔者认为,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治理基本面都不存在股市暴跌的“硬理由”,但一些诱发性因素值得高度重视。目前,在“去杠杆”“降杠杆”操作层面,一些基层部门存在“竞赛式操作”“攀比式操作”的问题,如近期接连曝出信托去杠杆等消息,相关安排不够周全。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降低杠杆率的要求,是针对宏观经济杠杆率和特定领域杠杆率而言的,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搞一刀切。有的基层单位搞去杠杆比赛,是违背中央意图的。应该停止这种乱弹琴。
客观来说,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其身体素质必然有差异一样,各国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杠杆情况必有差别。特别是,当前中国的资本形成机制还比较差,资本规模和资本的国际竞争力远差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所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灵活,从总体上支持培育塑造资本形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货币投放要统筹兼顾,不能搞成粗糙的、大水漫灌式的投放,而是基于市场发展和长远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决策。
2月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表示,近期通过运用多种工具多维度补充流动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将继续“合理把握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加强预调微调和监管协调,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希望这个积极态度有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
尊重市场规律是必需的。从2016年3月份至2018年1月底,创业板跌幅为0.75%,调整相对充分;但上证综指上涨29.5%,上证50上涨45.12%,沪深300上涨39.74%,上证180上涨49.38%,客观上有回调要求。近期市场调整与此“小周期”有关。但近期如此暴跌,仍然属于过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