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姚劲波:补齐租房立法短板 互联网未来最大红利在农村)
作为58集团CEO,姚劲波思考最多的是公司怎么活下去,怎么多盈利,如何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他的心愿是希望尽快回归A股,为中国股民创造价值。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则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为基层劳动者发声。姚劲波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名单中新增的互联网领域新面孔,他立足于自身所处行业,带来四个议案,围绕乡村振兴、新服务业、租购并举等民生及社会发展类主题展开。
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
继新房、存量房时代之后,国内房屋租赁时代已悄然来临。第三方研究机构链家研究院在《租赁崛起》报告中,描绘了这个泛着金光的租赁蓝海:预计到2025年,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租金总额将接近3万亿元,租赁人口将达2.3亿人。
过去一年,“租购并举”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房地产发展现在和未来逻辑重构的基本路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租金规模已达1.3万亿元,广东省和浙江省城镇家庭中分别有47%和41%的家庭是租房居住的,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37.2%和38.3%的家庭是通过租赁解决居住需求,已达到发达国家租赁市场的规模。
姚劲波密切关注着这个万亿级市场,此次两会他带来的第一个议案,就是关于规范租房市场的。
“中国大城市的租赁市场非常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房屋租赁立法相对不足,对于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的诸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租户居住环境、安全等基本权益缺少有效保障,”姚劲波说,58同城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租房平台,用户投诉中很多都是关于押金不退、房租随意涨价、不遵守租房合同协议的。他希望健全租房市场立法,使租房成为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居民需求,增加供给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法治手段,遏制各种租房乱象,让租房如同购房一样住得放心,”姚劲波希望,政府能加快补齐租房市场立法领域的短板,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明确房屋租赁双方权益和中介公司责任,建立快速解决房屋租赁纠纷机制,让解决租房纠纷问题有法可依,同时在交易环节加强承租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增强承租者的“安全感”。
发展租赁市场,扩大供给也非常重要。姚劲波提到,目前大城市租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建议鼓励多方主体加入到租赁房源的供应和建设上,引导人们将闲置住房用于出租。同时,进一步放宽承租人租房时的公积金提取限额,并考虑租金抵扣个人所得税。另外,政府、房地产企业和专业化租赁机构应多方合作,在大型工业园区、商业区周边增加经济型公寓,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和生活。
新服务业最需要政府关注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这也正是58集团目前积极探索的领域。
“58同城服务了大量中基层的用户,我希望一方面代表基层劳动者群体,另一方面代表中国创新创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也在思考在哪些方面提出建议,能够让中国的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自2013年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稳步提高,但仍存在行业企业发展零散、品牌化程度不高、用户体验感不佳等问题。对此,姚劲波提出了“新服务业”的概念。
以“互联网+服务”为代表的新服务业,将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连锁化、资本化的特点,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可树立一批品牌标杆企业,带动更多人口就业。
“我们最需要政府关注,”姚劲波说,“对新服务产业的理解,包括政府、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过去认为服务业很低端,好的人才资本都不进来,政府可能也不会关注这个行业,更关注制造、出口、房地产或者高科技。但是,新服务业也会诞生百亿级、千亿级的公司。”根据姚劲波的判断,和新零售一样,新服务未来也会成为一大风口行业,中国市场上在10亿-200亿美元的领域将有大量的投资和创业机会亟待挖掘。“中国在很多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领域都没有上市公司,而美国在市值前1000名的公司中则有非常多(服务业企业)。”
“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找家政服务、维修电器或者保洁、搬家,不仅找不到太多渠道,而且还总是担心被蒙被骗,服务品质更是难以保障,这都是不正常的。” 姚劲波介绍,他们在家政和搬家两个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推出了58到家和58速运,效果非常好。传统服务业一旦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新模式一定会代替旧模式。
在姚劲波的“新服务业”建议中,他对于人才引留也提出了具体建议:“由于创业成败的不可预见性,员工要承担企业发展风险,建议税务部门可将该类所得从‘薪资所得’改为‘资本利得’项目。”姚劲波称,这种减税手段可以更加激发创业公司活力。
互联网未来最大红利在农村
姚劲波尤为关注三农信息化建设,他甚至直言:“中国互联网未来最大的红利不在城市,而在农村。”
“当前,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 姚劲波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建设力度,把农村信息化平台搭建完备,并完善交通物流设施,让物质和信息都能触及乡村版图的末梢,彻底打通城乡链接。他认为,“要想富,先修路”在今天的语境下,意味着乡村不仅要建设好实体的公路,还要建设好虚拟的网络公路。
姚劲波分析,很多农村之所以不能脱贫,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好,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没有发展的机会。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AI等科技手段,可以使农村实现跨越式增长。机会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人回到农村,进而实现农村的快速发展。
“去年,我们推出了新的品牌‘58同镇’,未来还会有‘58同村’,我们希望能够为乡村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服务。”在姚劲波看来,与城市相比,乡镇级别的互联网,从用户体量上讲是一样大的,甚至会更大。在城市,互联网的很多细分领域都已经被填满,但农村市场还是空白。“农村才是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