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央行定向降准 剑指MLF“雪球”)
4月18日晚间,央行宣布将从25日起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央行对此进行了解释,市场各方也给予了重点解读。笔者认为,央行此时宣布定向降准与今年的金融监管思路是一致的,即防风险、补短板、促发展,而防风险就是要解决MLF“雪球”越滚越大的问题。
首先来看防风险。截至今年3月末,MLF余额已升至49170亿元。2016年12月末,MLF余额仅为34573亿元。也就是说,在15个月的时间内,MLF余额增加了14597亿元。越滚越大的MLF“雪球”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负累。所以,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MLF,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
笔者认为,消融MLF“雪球”才是央行此次定向降准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4月25日定向降准实施当日,金融机构即可偿还MLF约9000亿元。金融机构到时肯定会长出一口气,轻松了许多。金融机构手中可用资金的增多,对于其调整资产机构,迎接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是有裨益的。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增加,也必然会提升其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其次是补短板。这一点好理解。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央行等部门都是不遗余力的推出了各种措施,比如今年1月底实施的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此次定向降准实施当日除了偿还MLF资金外,释放的约4000亿元增量资金主要是流向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这两类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它们增加的这部分流动性会有相当规模流入这些企业。小微企业是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承接了相当比重的就业压力,它们的兴盛带来的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第三是促发展。在信贷差异化的监管框架下,金融机构增加的成本较低长期资金供应,其流向必然是国家支持的相关行业,促进它们的稳健或快速发展。这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是有好处的,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的培育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当然了,这种支持的表现方式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机构的稳定是A股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幅有所扩大。在金融一盘棋的大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就应该适时适度的给予资本市场必要的支持。所以说,央行选择此时降准除了上面的因素外,也应该有稳定股市的意图在里面。
最后,在本次定向降准之后,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笔者判断,未来若实体领域、金融领域需要流动性支持,定向降准这个屡试不爽的“法宝”仍会被重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