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单标信用卡受限 外资机构积极申请支付牌照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毛宇舟 2018-05-08 10:26: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外币单标信用卡受限 外资机构积极申请支付牌照)

近日,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港股03968)等银行纷纷发布公告称,外币单标信用卡产品仅供境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消费使用。所谓外币单标信用卡产品,是指由银行发行加入VISA、MasterCard、JCB、American Express银行卡组织的各类外币单标信用卡。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外币单标卡此前可在境内VISA通道的POS机上使用,部分银行也允许本行发行的外币单标信用卡在境内全部或部分渠道使用。

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外币单标信用卡总体上发行量不大,近几年随着银联卡在境外使用更为便捷,只有少数持卡人会选择办理其他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一般都是海淘、公务出差较多或者旅游为主的持卡人办理单标外币信用卡。

外币单标信用卡受限

虽然银联在国际的交易清算上覆盖面已经很广,但是对国内许多海淘以及旅游为主的持卡人群中,一张外币单标信用卡通常是标配。一名经常海淘的持卡人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国外许多购物网站刷卡,使用银联通道付款后可能遭遇交易失败,比如在美国,使用VISA卡则更加便捷。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此前双标信用卡一度大行其道,也就是银联+Visa,银联+Master等卡种被广泛使用。不过在2016年年底,央行召开了关于外币单标卡及双标卡的发行管理会议,决定双标信用卡以后将不再发行。

根据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境外机构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合作授权发行银行卡的,应当采用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发卡行标识代码。境外机构不得通过合作方式变相从事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业务。

该《办法》提出,境内各发卡银行要梳理已发行外币单标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新发外币单标卡需要在协议中约定使用范围。此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标卡(卡面既有银联标,又有外卡组织标志)从即日起不得再发新产品,未到期的可正常使用,到期的要更换为外币单标卡。

某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少银行都在打擦边球,仍有银行为双标卡进行续期。上述人士指出,随着银联在全球支付清算的覆盖,外币单标信用卡的优势逐渐减少,尤其是这种卡种在国内不方便使用,例如,持有外币单标信用卡可以在境内发卡行收单商户消费,也可通过发卡行网银进行支付,但无法进行支付宝快捷支付。

有持卡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选择外币单标卡,一般会选择没有货币转换费的,否则非常容易产生汇率损失。

放开支付清算

去年6月份,基于《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适用于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相关审批事项的申请和办理。受理和决定机构均为人民银行,明确无数量限制。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六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大幅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欢迎和鼓励外资进入支付清算市场。同时对现有的经营主体加强监管、规范,对违规零容忍。

今年3月份,央行发布了7号文,明确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和监管政策。下一步,央行将按程序受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申请。

目前,包括visa、美国运通、万事达都已经向央行提出了申请,不过尚未有实质落地。

Visa方面表示,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支付市场之一,并且正在引领移动支付的创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期的。我们相信,Visa的产品与服务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政策目标,包括推动经济增长、创新等等”。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0多亿笔,金额3750多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9%和1.97%,笔数增长略有放缓,金额增长放缓较大,非现金支付交易趋于高频小额化。

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多亿笔、金额约2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0多亿笔、金额约1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或出现下降,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485多亿笔、金额2070多万亿元,笔数同比增长5.20%,金额同比下降0.47%。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483多亿笔、金额38多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14%和28.61%。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浦发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