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保本保息理财 结构性存款热销背后藏隐患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接棒保本保息理财 结构性存款热销背后藏隐患)

作为保本理财的有效替代品,本质为“存款+期权”的结构性存款今年以来成为各大银行的揽储利器,发行明显放量。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银行业新增结构性存款2.2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仅新增1.8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实质为刚性兑付的“假结构”悄然盛行。

结构性存款走俏

与此前火爆的理财产品相比,当前银行普遍地将结构性存款作为力推的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多家银行营业大厅显眼位置可见结构性存款的宣传牌。“现在没有保本的理财产品了,要保本只能买结构性存款。”多位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在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某网点,多位客户向客户经理咨询理财产品的风险问题。其中有一位老人说,她此前在该行购买了某款期限为200多天、不保本的理财产品,但由于害怕遭受损失,打算更换为结构性存款。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银行业新增结构性存款2.2万亿元,去年全年仅新增1.8万亿元。截至四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已超9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的规模占比超60%。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解释,所谓结构性存款,就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相当于是保证本金加上最低保障的利率以及高出基础利率部分的利息投资衍生品。“从这个理解来看,结构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护,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只是利息可能发生损失。”

在结构性存款的推广中,银行的客户经理着重强调了它是存款类产品。华夏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介绍,“结构性存款肯定保证本金。我行结构性存款除保证收益的一部分外,另一部分钱匹配给基金公司做投资,所以最终收益要看钱从基金公司回来的情况。”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特别是在一些外资银行,结构性存款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中资银行开始大力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原因在于,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理财产品面临转型,结构性存款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对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同样热门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更低,一般为5万元。且不存在利率上浮限制,银行可以自主定价,以吸引资金,因此是更有吸引力的理财替代品。

从银行角度来看,增强负债端的稳定性成了结构性存款大规模增加的原因之一。“资管新规出台前,因为银行有保本和非保本理财,结构性存款只是其中占比很小的一项业务,对于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比影响都不大。”赵亚蕊表示,在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显现,在一般性存款利率优势不明显的形势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较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吸引投资者,以拓展负债资金来源。

兴业研究固定收益分析师梁世超表示,两方面原因造成银行结构性存款大规模增加:一是表外规模收缩导致对期望较高收益但较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涌向表内保本的结构性存款;二是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银行负债端同业存款又受到严格限制,只能通过大规模吸收结构性存款这类高成本负债来增强负债端稳定性。

“真假”结构难辨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尽管结构性存款收益“浮动”,但各家银行在介绍这类产品时都会强调,“从以往的销售情况来看,最终兑付的都是最高收益。”

在某银行网点,该行理财经理介绍一款与黄金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时表示:“黄金价格浮动在400美元一盎司以内就可以给客户较高一档的收益率。黄金价格的浮动从来没有超过这一范围,也就是最后给到客户的都是较高收益率。”

就上述结构性存款产品而言,赵亚蕊认为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结构性存款,与黄金挂钩,但是浮动部分银行风险自担,属于保本变相保收益;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未投向衍生品市场,直接保本保收益。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没有打破刚性兑付,银行都存在刚性兑付风险。如果保证收益的区间形同虚设,相当于保本保收益。

在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港股06066)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看来,目前市场大部分结构性存款是真结构,即采用“存款+期权”,客户通过让渡部分利息收入来博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性。但变相的违规套利行为仍不乏少数,即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银行为期权组合设置了不可能执行的行权条件,使其一定能够按照较高利率兑付。它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由于银行只需要支付交易对手方期权费,因此到期日只损失期权费,其余部分并未投向衍生品市场,是刚性兑付产品。

“对投资者而言,结构性存款无论真假,都与保本型理财的投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保证本金或者保证本金保证收益。”赵亚蕊表示,但对于银行而言,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保本理财和假结构性存款银行都要进行刚性兑付,风险要银行自己承担,这违背了监管机构打破刚性兑付的初衷。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的管理难度较大。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郭妍芳认为,衍生品交易存在资格限制,大部分中小银行不满足条件,因此通过“假结构性存款”吸引投资者。目前很大比例的农商行均未取得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资格。此外,由于结构性存款涉及到的金融衍生品是高杠杆、高风险产品,这类投资需要配备专业投研团队、交易人员、风控人员等,目前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普遍缺乏相应的资源禀赋。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中小银行借助投资者对结构性存款的理解空白,发行假分层的类固收产品以实现高息揽储目的。

监管细则亟待明确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会更加细化,以促进产品规范发展。董希淼认为,应通过加强监管使其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对于未来结构性存款将走向何方,赵亚蕊表示,短期内,在缺乏监管约束的情况下,银行出于理财转型以及拓展负债资金来源的压力,应该会继续发行。但出现了部分所谓的“假理财产品”,刚性兑付问题依然存在,预计监管会有所约束。长期来看,由于结构性存款视同存款,既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又要缴纳存款保险,随着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真正打破,银行主动管理能力的增强,投资者对于新的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逐步增强,未来增长应当会有所放缓。

郭妍芳表示,针对当前部分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过于偏重保本保收益的问题,预计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将出台,完善结构性产品的定义、结构设计、营销和披露要求。从监管导向来看,预计监管政策将侧重于对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和收益确认规则等发行要素、产品设计方法、营销管理等细则进行规范,但结构性存款的管理方式将与银行资管产品区分开,结构性存款仍将作为表内负债形式进行管理。

“从提高结构性存款市场竞争活力出发,可适度放开商业银行衍生品交易资格限制。”郭妍芳建议,由于结构性存款涉及金融衍生品,其风险比普通存款要高,对银行的产品投资能力及风控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地方性中小银行普遍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因此间接限制了其发行结构性存款的资格。考虑到结构性存款是银行揽储的重要抓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监管层面可以细化衡量商业银行的衍生品交易能力,适度放开准入门槛,同时督促银行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完善衍生品交易风险防范措施,使得部分资产规模较大、投资能力较强的中小银行也能参与到结构性存款市场中。

另外,就当下出现的“假结构存款”,赵亚蕊表示,由于涉及到刚性兑付问题,预计未来会受到监管规范,监管重点应该还是产品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结构性存款的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刚性兑付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夏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