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世界的圣诞节离不开中国的这个地方......)
12月的里约热内卢正逢盛夏,这里的圣诞节少了一份白雪皑皑,节日氛围却更加热烈灼人。
在这个巴西的重要节日中,巴西民众往往会购买许多节日用品,装点自己的家庭。Daniel Howell从没见过下雪,他买了一个小雪人装饰品,挂在了家里的圣诞树上。他或许并不知道,这个小雪人让他与半个地球之遥的一座中国小城产生了联系。
北半球的中国义乌,一处名为福田二区的居民小区里,常年一派节日景象。临街店面中,圣诞老人、驯鹿、花环、闪闪发光的灯饰等圣诞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眼球的商品往往摆放在店门口或是门口的街道等醒目的位置。
在这里,“圣诞”的概念,更多关乎一笔“大生意”。
福田二区这一被外界称为中国“圣诞村”的圣诞用品专业街汇集了约三百家商户,加上义乌其他商贸城中的一百多家商户,为全球圣诞市场提供了近80%的产品,一年出口额逾16亿元人民币。
“我们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品类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圣诞产品,义乌拥有非常完备的供应链和制造设备来创造这样的体量。”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勤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义乌圣诞商品出口地区众多,主要面向南美、中南美、俄罗斯以及东盟地区,布局广泛,不易受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局部影响。今年整个行业销售额依旧略有增长。”
1
专业街里的大生意
蔡勤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00年之前,义乌只有五家左右生产圣诞产品的,主要靠广交会与外商对接交易。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进一步全面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义乌商户接到的外贸单子不断增加。
此后,义乌的圣诞用品行业稳步上行,福田二区这样的圣诞用品专业街也逐渐补充商贸城行业布局的空白和经营场所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知道义乌这一圣诞产品集散地。到目前,义乌共有400多家商户经营圣诞用品。
婧琦圣诞工艺品厂、茉莉圣诞工艺品商行总经理杨燕娟从2006年开始从销售中国结转行经营圣诞拉花生意,“当时市场上做圣诞拉花的并不多,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
果然,杨燕娟开业不久便迎来了来自美国的第一单生意,“此后几年生意也都很好做。我们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从最初的4台生产机器,逐渐增加到6台,目前已经有12台机器的生产规模”。
杨燕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产品展示区里,有各式各样的拉花产品。拉开一层层的展示板,仿佛走入闪耀的童话森林。
由于圣诞礼品品种太多,图片不容易甄选,因此生产商采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并不是很多,这让商户练就了一套硬本领。
十多年来,杨燕娟同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打了无数次的交道,对他们的喜好如数家珍,“欧洲人要求精致、产品上档次,还要考虑环保,而南美、中东地区的客户,要求没那么复杂。西班牙、意大利的客户喜欢金色、银色、红色这些颜色显正的统一色彩的产品,今年还提出来要哑光的。而印度的客户就喜欢很花哨的颜色。”
“现在,客商对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我们交货时将条形码、客商公司的logo等都准备齐全,这相当于从我们这里可以拿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成品。而在义乌,相关的印刷、包装厂商等也已有了很成熟的配套。”
义乌的圣诞产品店面,后面往往对应一个工厂或者几家工厂,这种“前店后厂”“厂街对接”的形式,打造出圣诞产品生产、销售、包装等一整条产业链。
杨燕娟也有自己的拉花生产工厂,“最初工厂在乡下,现在随着规模扩大,已经挪到了市区这边的工业园区”。
12月20日,记者来到杨燕娟位于距离义乌市区半小时路程的廿三里工业园区的工厂时,几个月前轰轰烈烈的生产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厂房里只剩下五六个工人,在做一些零散的活计。
按照惯例,国外的客户往往在当年1、2月询价,2、3月下单,4月之前完成订单,义乌的生产商在4至10月陆续出货,因此,12月大部分制造圣诞用品的工厂已经完成了今年的订单,开始停工歇业。
生产旺季过去,杨燕娟也有一段时间没来厂房了,“最忙的时候,整层的厂房里都堆满了拉花,工人开足马力干活。现在大家都可以休息一下了,等过完年,再开始忙起来。”
2
新兴市场带来新增长点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这样评论:“全球的圣诞节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2018年9月,美国正式决定向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初始加征关税税率为10%,这其中,也包括了圣诞灯和包装纸等圣诞产品。
“加征关税影响有限。”据蔡勤亮的介绍,义乌圣诞产品主要出口往南美、中南美、俄罗斯和东盟地区。
“巴西约占20%,俄罗斯占20%。出口到东盟、俄罗斯的产品前几年有所下降,目前又回到了之前水平。圣诞产品的销售一直比较稳定,我们的产品又是以人民币结算,总体而言,今年整个行业销售额略有增长。”蔡勤亮说。
中国的另一处圣诞产品主要出口地——广东,今年以来受关税政策影响也较小,政策没有带给生产商更多的紧张情绪。广东一家圣诞产品生产商对媒体表示,该公司今年的出口业务甚至比去年好。老客户的订单增长了30%,一些美国客户出于贸易风险考虑,在今年更早确认了他们的订单。
据义乌海关向《国际金融报》提供的数据,2018年1至11月,义乌市出口圣诞用品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圣诞用品出口周期性明显,每年一季度为淡季,二季度逐步回暖,三季度进入高峰期,四季度又逐步回落:9月当月,义乌出口圣诞用品4.3亿元,同比增长20.6%,环比增长9.1%,为今年以来最高峰。
分市场看,新兴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浙江省与拉丁美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日趋密切,义乌制造对拉美、东盟市场的开拓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1至11月,浙江省对拉美出口圣诞用品5.3亿元,增长26.9%,占圣诞用品出口的32.9%;对欧盟出口3.2亿元,增长11.4%;对东盟出口1.7亿元,增长32.5%。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6.2亿元,增长14.5%。
而且,圣诞产品供应链中的大多数环节都位于中国,如果客户试图在短期内将购买转移到其他地区,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 LLP驻香港的董事总经理Michael McCool说:“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环都不想成为第一个搬走的人。”
蔡勤亮对于义乌圣诞产品行业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义乌的圣诞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义乌又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
杨燕娟也表示,“今年的订单量增大”,她已在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再增加3至4台机器。
当然,无论是蔡勤亮,还是杨燕娟,仍面对不少挑战。
“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增加、汇率不稳定以及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拉花毛条产品在最近几年有所降价,一根毛条之前盈利有2毛多,但是现在只有几分钱。” 杨燕娟表示。
蔡勤亮也表示,今年以来,人工成本高的产品,部分产品价格有所提高,而通过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的产品,单价有所下调。义乌很多厂家搬回原地,成本相对降低。
在义乌,目前有三、四百家生产圣诞产品的厂家,这几年由于用工成本增加,一些工厂撤回原籍,但销售依然保留在义乌。“今年出货比以往要晚一些,便是因为一些撤回原籍的厂家在物流上所耗时间有所增加。” 蔡勤亮说。
当然,这些挑战阻挡不住圣诞用品商户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正被带入中国制造的圣诞用品中。
“品种每年都会有所增加,按照客户需求设计。”蔡勤亮表示,“之前使用泡沫塑料、木质、金属、亚克力等材料,现在也会生产一些发光发声的产品。”
杨燕娟也在开拓自己的新产品,她将毛条做成花环、圣诞树,一个成熟的工人,一天可以做300至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