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务消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尽管存在差别,但二者一定不是绝缘孤立的,通过实物消费升级还能催生与推动服务消费。”
尽管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创下了年度最低,但服务消费却显得格外靓丽,其中11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52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6个百分点,同期全国电影票房37.3亿元,刷新当月历史纪录,同比增长29.3%。1-11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8294亿元,同比增长9.5%;同期全国电影票房市场收入562.3亿元,同比增长10.81%。服务消费的火爆度与旺盛力可见一斑。
消费是最终需求,其能量的大小不仅是经济内生性动能强弱的重要标识,也是判断经济结构层级程度的核心指标,同时还是观测国民生活状况的关键维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79%,且过去五年消费的贡献占比一直稳居第一位,受到影响,我国经济肌体抗御外在风险的弹性与韧性大大增强,同时服务业体量明显壮大,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到了52.6%。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已经占到了国内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40%以上,大有与实物消费平分秋色之势。
在做强做实经济转型升级动能的同时,服务消费更可以成为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旅游、教育、文化等服务消费的出口所代表的是国家软实力,它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一国良好形象,还能够扩大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但我国由于消费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比较低,导致在货物贸易存在显著顺差的同时,服务贸易出现了不小的逆差。做大服务消费,不仅意味着须增大消费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而且代表着服务贸易出口占比的有力提升,进而驱动我国贸易结构进一步改良和均衡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动态地判断,我国服务消费还有着十分巨大的扩张空间,服务消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势必将显著增强。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我国不到50%的服务消费占比不仅与美国68%的占比保持着较大距离,而且与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64%的占比也存在不小差距。从时间维度比较,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以及欧盟70年代中期的水平,后续上扬空间不言而喻。另外,从人均收入的角度考量,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了8500美元以后,消费升级与服务消费占比将进入加速阶段,而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800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大扩容时代具有较为雄厚的底气支撑。
按照服务消费随收入递增而递增的规律,未来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无疑是我国服务消费进一步扩张的强大经济铺垫,并且这一收入增势还是建立在我国特定人口结构基础之上,从而使得服务消费需求必然变得更为迅猛与强烈。一方面,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国内中产阶级已有2.25亿人,至2020年还将增加0.5亿人,其拉动消费升级与配置服务消费的潜在动能不可低估。另一方面,到2020年,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并且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最终完全放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对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家政服务等都形成了不小的需求拉动;此外,作为主流消费群体,90、00后更注重消费的个性与体验,对文化创意与体育运动等服务产品将构成可观且持续的消费动力。综合来看,未来服务消费超过实物消费且二者共同引领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格局值得期待。
当然,一切预期都还必须建立在政策不断改良与优化的前提之下。目前来看,除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大市场开放程度以引导更多民间资本与境外优质资本进入服务消费领域外,相关的产业政策也的确存在着比较宽阔的激励空间,比如在文化领域可以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在旅游领域可以实施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在养老领域可以加快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与公建民营进程,在家政领域可以探索建立家政服务保险制度,在教育培训领域可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等。另外,立足于“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与“消费者满意度”的核心原则,政策层面必须构筑起各种服务消费的标准体系,并在推行标准准入制的基础上强化市场监管。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尽管存在着差别,但二者一定不是绝缘孤立的,通过实物消费升级还能催生与推动服务消费,比如通过住房租赁化能够带动专业化、机构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产生以及相关服务品种的跟进,通过汽车消费优化升级能够引致汽车赛事、旅游、文化、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潜力的释放,通过对房屋装修、养老院设备设施与教育培训环境的三维全景环绕虚拟复刻以及VR体验导出更多的服务购买力,同时也让服务消费更接地气与更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