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样年转型成绩单出炉:销售破300亿跻身百强 开启规模攻坚战)
二次转型进入第二个年头,花样年的销售业绩突破300亿。
1月4日,花样年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数据。根据公告,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额301.73亿元,同比增长49.64%。实现签约销售面积26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3%,平均售价为11180元。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年度销售榜单中,花样年位列第88位,而2017年花样年还在百位徘徊。
规模攻坚战
2012年,花样年开启了长达五年的轻资产转型。当年,花样年销售额为80.14亿元,而到了2016年,业绩也仅有122.06亿元。
面对规模增长乏力的局面,花样年于2017年启动第二次业务转型,重拾地产开发业务,实行轻重并举策略。
在2018年5月底,董事长潘军宣布,花样年未来三年要执行“351”计划,即2018年销售达300亿元、2019年销售达500亿元、2020年销售突破1000亿元。这意味着花样年2019年和2020年要分别实现67%、100%的增长速度。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降温的背景下,行业平均规模增速也从前两年的50%、60%回落至今年的35%。花样年要想实现逆流而上,将面临更大阻力。
在这场艰难的规模攻坚战中,不断拓展土地储备是必然。花样年在对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近三年公司的合约销售金额分别为122.06亿、201.64亿、301.7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57.23%,增长强劲。截至目前,公司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超过1900万平方米,全周期开发完成后货值超过3000亿元。丰盈的土地储备,一二线城市的重点分布,为突破千亿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花样年共获取十一宗地,覆盖石家庄、杭州、苏州、保定、合肥、武汉多个城市,并在成都接连斩获三块用地。潘军在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未来仍将拿地重心放在成渝、珠三角、长三角等都市圈一二线城市。2018年中报显示,成渝经济区合约销售贡献已经占据主导位置,由2017年占比19%迅速增至53%。2018年前11月,成都单个城市累计合约销售额已达97.95亿人民币。
对于未来扩张土储,花样年方面表示,自1998年成立以来,“稳健”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一贯风格,公司始终坚持稳健谨慎的财务政策,始终对财务杠杆运用严格控制,不做激进投资,稳扎稳打。花样年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司主要通过并购形式获取土地,严控土地获取成本,公司通过并购形式获取了分布在武汉等地的很多优质项目。
花样年方面表示,2019年,公司判断地产行业将进入阶段性低潮时期,可能出现更多的并购机会,将利用好在手现金,继续积极稳健地储备土地,整合行业资源,积极帮助发展不好和遇到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发挥公司信用优势,主动帮困、纾困中小型同业,做大土地储备,做好产品开发,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质房屋建筑产品。
融资步伐加快
此外,花样年加大了融资力度。公开信息显示,2018上半年,花样年发起了数笔融资,合计新增融资70亿元。
下半年以来,花样年的融资步伐仍在加快。11月20日,花样年全资附属公司获批发行29亿公司债。12月17日,花样年发行本金总额为10亿元的第一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7.50%。12月18日花样年再发发行一笔3年期(2年内不可赎回、不可回售)、1.3亿美元的优先无抵押债券。
花样年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尚有46亿公司债发行额度,其中小公募债19亿,非公开公司债27亿。公司与各类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已获金融机构授信且未提用额度超过400亿元。
对于流动性的安排,花样年进一步表示,公司的流动性充裕,现金储备充沛。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现金超过260亿元。
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多家房企因国家收紧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而倍感压力,而稳健运营的房企则游刃有余,花样年货币资金储备丰盈,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水平,抗风险能力极强,充裕的货币资金和优秀的运营能力使公司攻守兼备,兼具地产开发和社区服务两个头部业务,形成良好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