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级IP“宫斗”戏:故宫口红谁运营)
2018年底,背靠故宫这一超级大IP的故宫彩妆(尤其是故宫口红),一度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因为网友对产品官方运营权的“扒皮”,故宫淘宝和故宫文创之争也一度成为焦点。
2019年伊始,这出“宫斗”大戏再生波澜。
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因为涉及质量问题,故宫口红停产了。预定产品的消费者担心,花出去的钱会不会“打水漂”。
记者注意到,1月5日,故宫淘宝在官方微博上表示,为不断完善,其原创系列彩妆决定全线停产,已预售的订单则会在年后春季陆续发货。
不过,1月9日,华熙生物方面则向记者表示,旗下润百颜品牌与故宫文创合作开发的故宫口红在生产、销售以及发货上一切进展顺利。
这场故宫彩妆停产与正常销售的“大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故宫淘宝彩妆停产
故宫彩妆一事要从2018年12月11日开始说起。
彼时,故宫淘宝在其官方微博以及微信上发布了题为《久等了!故宫原创彩妆!》一文,推出了原创彩妆产品包括眼影、腮红、口红等多个系列。
2018年12月20日,故宫淘宝发文称再推出口红套盒。
故宫淘宝的微博认证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由故宫博物院100%出资成立)。据了解,故宫淘宝的经营主体是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尚潮”),由隶属于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授权开发文创产品。
企查查显示,北京尚潮已与故宫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300多款,并在全国率先开通博物馆的网店(2008年开通故宫淘宝店),且率先开通博物馆文创的新媒体(故宫淘宝的微博、微信)。
1月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浏览故宫淘宝店发现,彩妆类别的产品已经全部下线。
“故宫淘宝原创系列彩妆,从外观到内质仍有很多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决定,全线停产,不断完善,直至把最好的推送给大家。”对于为何下线,此前故宫淘宝已在官方微博上进行说明。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停产消息的评论区中,故宫淘宝回复网友问题时补充指出,“此前推出的口红外观反馈不够份量(高级),膏体顺滑流畅度和颜色都有进步空间。眼影珠光颗粒不够精细,部分颜色有飞粉现象。腮红粉色挑人,橙色尚可。点翠蓝色实用度欠佳。”
有网友担心,若产品再度上架是否会涨价等问题时,故宫淘宝对此回复,再上架并不会涨价。
以消费者的身份,记者于微博平台私信问询了故宫淘宝彩妆产品何时将再上线。但截至发稿前,其并未回复。故宫淘宝店客服则称相应的彩妆产品后续还会重新上线,但时间暂时未有确定。
故宫文创“躺枪”
推出故宫彩妆产品的不止故宫淘宝。
事实上,早在2018年12月9日,故宫文创就公布了故宫口红产品。次日,其又推出故宫面膜。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信息,前述产品由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和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设计研发及发售。
据悉,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是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门从事透明质酸系列产品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医药、整形美容、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
就在故宫淘宝宣布其产品全线停产后,因名称相近,故宫文创推出的故宫口红也被不少消费者认为停产。
“近日,网上有报道‘故宫口红因品质问题宣布全线停产’,内称‘其销售的包括口红在内的全部故宫淘宝彩妆’产品因品质问题全面下线,引发广大喜爱故宫口红以及预定故宫口红的消费者产生疑虑。”在给到《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一份声明中,华熙生物方面这样表示。
在另一份声明中,华熙生物强调,此次因品质问题宣布全线停产的为“故宫淘宝”出品的全线彩妆产品,而非其与故宫博物院文创馆合作开发的“故宫口红”,旗下产品不存在任何问题。
华熙生物方面则对记者称,此前预定的产品已于1月6日开始向预购的消费者发货。此外,随着订单量的提升,公司已经增加生产线,调整产能。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和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们密切合作,开发出更多的可以对广大消费者文化需要和物质需要双满足的优质文创产品。”华熙生物方面表示。
入局化妆品需谨慎
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故宫这一IP同彩妆的结合仍颇感兴趣。
有业内人士表示,故宫彩妆抑或故宫口红成为抢手产品的背后,显示了中国文创产业的潜力。而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中国美妆乃至整个化妆品领域发展火热。
中商产业研究院指出,从2012年-2017年间,我国化妆品零售整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2016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增速不断下降,到2017年则增速明显提高。2017年全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达2514亿元,相比2016年的2222亿元增加了292亿元,2018年1年-11月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达2375亿元,同比增加10.5%。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2019年全国化妆品类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长趋势,零售额有望超2950亿元。
“化妆品尤其是彩妆,可以说是一个利润率较高的领域,过去,很多品牌也试图跨界入局,这里面有快消品企业,也有酒企。但彩妆的门槛并不低,从设计到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经验的团队推进。”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行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其看来,企业无论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为了迎合新生代消费群体,在进入彩妆领域时都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