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寿似已“出清”浮亏 迎新转型)
春节过后,沪指迎来连续大涨,短短3天累积涨幅超过100点,再次验证了“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股谚。
不过,利好也并非青睐所有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节前的1月30日,就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大幅预警公告,这其中还包括中国人寿这样的“白马股”。
根据公告,中国人寿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度减少约161.26亿元到225.77亿元,同比减少约50%到70%。
对此,中国人寿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为: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本公司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而中金公司则认为,中国人寿集中确认股票浮亏是导致利润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对此,《投资者网》也曾明确向中国人寿发出问询,但截至目前,中国人寿方面尚未给予明确答复。
第四季度利润减少比例明显大于市场跌幅
2018年中报显示,中国人寿权益类投资总额4167.27亿元,在总投资中占比15.37%,其中包括股票(1730.14亿元)、基金(1074.68亿元)、银行理财产品(375.38亿元)、其他权益类投资987.17亿元(含私募股权基金、未上市股权、优先股、股权投资计划、专项资管计划等)。
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10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归母净利润198.69亿元,同比下降25.9%。
按照业绩预减公告,中国人寿2018年净利润约为130亿元左右(按照同比减少60%计算)。
1月30日伴随利空,中国人寿低开后不久即出现回升。截至2月13日收盘,中国人寿距离1月30日最低价已上涨8%以上。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中国人寿)大部分存量股票浮亏已经在2018年第四季度确认,因此2019年股票减值压力大幅下降,叠加2018年利润的低基数,预计(中国人寿)2019年利润将同比增长50%以上。
针对此次业绩预减,外方投行反应则不尽相同,其中野村将中国人寿目标价由20.95元调整至20.71元,投资评级由买入调整至中性;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人寿的目标价调整为15元,投资评级为减持;而德意志则给予21.7元的目标价,投资评级为买入。
换句话说,中国人寿在2018年第四季度减少利润接近70亿元,相当于2018年前三季度减少利润之和。
不过,在目前已经上市的五大险企中,只有中国人寿发布了业绩大幅预减公告,而新华保险甚至还发布了业绩大幅预增公告。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18年总保费收入达5362亿元,占据行业第一位置,但保费增速明显低于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太保人寿、太平人寿等几家寿险头部公司,仅为4.69%,而平安人寿保费增速则为21.12%。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在寿险市场份额已从2011年的33.3%下降至2018年的20.4%。
对此,天风证券认为,盈利能力不足、价值成长乏力、转型进程缓慢是目前国寿发展的三大包袱。
新舵手高举“转型”大旗
同样是在2018年,中国人寿迎来了密集的人事调整,其中包括国寿电商总裁崔勇调任国寿养老任总裁、国寿财险副总裁章海峰接任崔勇任国寿电商总裁、总裁林岱仁正式退休。2018年9月,王滨接替杨明生,成为中国人寿董事长。
此前,王滨曾执掌中国太平保险近8年。2012年3月,王滨就任中国太平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当时,中国太平保险总保费不到500亿港元,总资产不到2000亿港元。而当王滨卸任时,中国太平保险总保费收入已达1058亿元,总资产首次突破6000亿元。
1月22日,在中国人寿2019年工作会议上,王滨表示,中国人寿将坚定“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三转、四型、三化”,加快推进“三大转型”,即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型、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型。
在此次会议上,王滨首次提出了中国人寿“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用一到两年时间,抓好战略布局,升级发展理念,突破发展格局,重构组织体系,提振品牌形象,凝聚精神力量,聚焦做强做优国寿,为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步,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建成综合化经营特色突出、科技化创新能力强大、国际化布局基本成型,核心主业市场引领地位稳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卓越的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 (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