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金奶牛京沪高铁A股上市在即 背后大赢家是这家险企)
“坐‘复兴号’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4个多小时就能抵达上海虹桥,真是太方便了!”经常往返北京-上海的邓先生兴奋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在得知京沪高铁公司即将上市,邓先生更是一脸“骄傲样”。
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网站披露了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沪高铁公司”)上市辅导备案表。这意味着,京沪高铁迈出了上市的重要一步。
那么,当年以股权方式参与京沪高铁项目建设的保险机构,会择机退出还是继续持有呢?
4年盈利超300亿
公开信息显示,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七省市,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沪高铁于2008 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设计的最高速度为 380 千米/小时。总投资约 2209 亿元。
结合工商信息看,2008年发起设立时,京沪高铁注册资本为1150亿元,后逐步增加至1306.24亿元。目前,京沪高铁公司的注册资本已减少至400 亿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控股。
京沪高铁公司参股股东披露的信息显示,2014年至2017年,4年时间京沪高铁公司利润共计311.7亿元。其中,2017年利润达到127.16亿元。
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研究报告指出,京沪高铁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82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2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净利润从亏损12.9亿元变为127亿元,利润率由负转正至42.9%,是铁路系统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躺赚”
天眼查显示,截至2月28日,京沪高铁公司共有包括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投”)、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资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设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的11家股东,但具体持股比例并未公开。
不过,浙商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有提到,2012年后京沪高铁主要股东有中国铁投,持股51.73%,为第一大股东;平安资管持股13.91%,是第二大股东;社保基金持股8.7%,成为第三大股东。
事实上,在2007年,平安资管就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出资用于支持京沪高铁项目建设,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资管、泰康资管、太平资管作为共同发起人,中再保险集团、中意人寿、人保财险参与认购,七家保险机构一共出资160亿元,成为京沪高铁第二大股东。其中,2008年6月,平安寿险参与认购了63亿元。
“中国平安是除中国铁投外最大的资本支持方,此次投资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久期长的优势,项目公司运营和收益日趋见好,2015年起京沪高铁项目实现了盈利。”2017年9月,在原中国保监会举办的“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介绍说。
实现盈利的同时,京沪高铁公司也在2016年首次实现股利分红,2017年分红力度更大。《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平安人寿年报发现,作为京沪高铁的股东之一,平安人寿2016年获得京沪高铁现金红利1449万元,到2017年现金分红已经上升至1.98亿元。
保险机构或“追投”
“京沪高铁资产优质,区位优势明显,盈利能力在铁路客运中领先。”东北证券(行情000686,诊股)发表研究报告称,随着高铁客运需求的稳健增长,以及复兴号扩容带来的运力提升,京沪高铁供需两旺的格局将得以延续,在成本端相对刚性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也表示看好京沪高铁,“京沪高铁2018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按照目前的列车开行计划,日均收入的峰值达到1.4亿元。即使按照2017年的数据算,京沪高铁的净利率也达到了42.9%,远远领先目前已上市同行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高铁公司启动上市,对参与投资的多家保险机构来说,肯定是好事。
郝演苏指出,京沪高铁公司一旦上市,将是我国第一支高铁股,将备受关注。而对于参股的保险机构来说,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实现增资及调整投资战略。
“所以,不管是从长远投资看,还是从短期利好来说,预计保险机构都会保持长期持有京沪高铁公司的股权,或许还会利用其原始股东的优先权,追加投资。”郝演苏猜测。
平安资管相关负责人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继续看好京沪高铁项目,保险资金也将长期支持中国铁路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