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启迪桑德缺血 雄安集团入主纾困)
[摘要] 环保行业前期投入和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应收账款的周期比较长,是目前资金问题的主要原因。而雄安集团的入股能否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时代周报记者 戚展宁 发自广州
继紫光系股权改革之后,清华大学校企体制改革又有新动作。
3月21日,启迪桑德(行情000826,诊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桑德”,000826.SZ)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控股”)出现股权变更,雄安新区管委会、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集团”)将与清华控股并列成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
启迪桑德是国内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固废处置及市政PPP业务、互联网环卫、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水务业务、环卫专用车辆及环保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近年来,启迪桑德的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工程量迅速扩张,但也因此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
启迪桑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行业前期投入和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应收账款的周期比较长,是目前资金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雄安集团的入股能否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启迪桑德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目前只是间接控股股东的股权变更,协议还没有签署,无法预估。
雄安集团拟入主
启迪桑德原名“国投原宜磷化股份有限公司”,后曾更名为“桑德环境”,于1998年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启迪桑德的原控股股东,桑德集团的业务覆盖水务、固废处理、环卫、再生资源、新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其法定代表人是清华大学校友文一波。
2015年9月,桑德集团把桑德环境部分股权出让给清华控股旗下的启迪控股。通过旗下的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科服”),启迪控股持有公司16.56%的股份,系间接控股股东。清华控股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名称也变更为“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而桑德集团对桑德环境的持股比例则降至目前的12.48%。
启迪桑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清华控股入股之后,启迪桑德变成了混合所有制,实际控制人是国有企业,在项目获取、与政府合作的时候比民营企业的身份会更有优势。
除了启迪桑德,启迪控股还通过启迪科服持有主营制药业务的启迪古汉(行情000590,诊股)(000590.SZ)的股权,也为控股股东。而启迪系与紫光系、同方系同属清华控股旗下,此次其选择雄安集团作为体制改革的合作对象,其实早有端倪。
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发布《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所属企业要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8月起,清华控股就开始筹划转让所持启迪控股股份及紫光集团股份,拉开校企改革的大幕,此后紫光系、启迪系陆续开启了股权结构改革。
早在2018年7月,启迪控股就揭晓了股权重组方案。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指出,清华大学将引入一家与清华大学“门当户对”、对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战略股东,同时引入多家以国有资本为主的重要投资机构,重组后的启迪控股,国有资本属性比例不低于51%。
根据启迪桑德公告,雄安新区管委会、雄安集团、清华大学、清华控股及启迪控股(上述五方以下并称“五方”)于2019年3月20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涉及启迪控股的股权变更等相关事宜。
五方同意本次合作后,雄安集团或雄安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基金与清华控股并列成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雄安集团或雄安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基金受让清华控股所持有启迪控股的部分股份、雄安集团或雄安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基金以现金或其他非货币资产等方式向启迪控股增资等。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清华系的股权变动或与高校体制改革有关。当前,由于高校经营不善,不少校办企业成为高校沉重的负担,这是校企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校企市场化瘦身势在必行,必须实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这也是此次校企改革的主要方向。”
现金流承压
环保行业项目投资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启迪桑德又迅速扩张,使得公司近年来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一方面,启迪桑德的营业收入一直稳健增长,从2014年的43.74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93.58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14年的8.040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2.51亿元。2018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上升29.95%。这得益于迅速扩张的工程量,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启迪桑德在建工程达到157.7亿元,对比2014年的23.5亿元,四年内翻了6倍。
但另一方面,高速扩张同时也带来资金压力。财报显示,启迪桑德2018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71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86亿元,同比增长-32.12%。同期启迪桑德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0.80%,同比上升5.34%。2015年至今,启迪桑德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经有11个季度为负数。2015―2017年的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61亿元、-36.61亿元、-41.53亿元,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对于现金流紧张,启迪桑德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环保行业前期投入和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应收账款的周期比较长,而且项目投入以后需要一年左右的稳定期才能获得收益。尤其是垃圾发电沉淀的资金最多,生活垃圾发电要建焚烧炉、厂房,前期投入比较大。
一位环保行业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垃圾焚烧业务的投资大、回报慢,2018年受去杠杆影响,环保企业资金都有些紧张,雄安集团的入股对启迪桑德的资金状况将会有所帮助。
从2018年半年度财报来看,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的账面余额占比接近80%,固体废弃物处理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3.50%,同时营业成本也增长84.74%,主要原因为人工成本、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启迪桑德对此则指出,公司通过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同、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形成了整体核心竞争力。
上述环保行业研究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启迪桑德是国内环保企业中布局较早、产业链较全的代表。他认为,全产业链协同是固废处置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链整合起来毛利率更高,但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水平仅为美国的1/3,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低、产业链短、毛利率低,技术集中度低的特点。环卫服务行业预计能保持4―5年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