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谨防家庭高杠杆抑制消费后续动能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张锐 2019-06-10 04:18: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张锐:谨防家庭高杠杆抑制消费后续动能)

“应开展必要的金融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审慎监管与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野蛮信贷扩张。”

综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等多家智库公开推出的研究报告发现,目前我国城市家庭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但家庭财富管理整体却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不仅家庭负债率与杠杆率过高,而且存在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过大等不合理现象。

统计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家庭债务率(债务量占GDP的比重)为50%,远超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的39.8%,同时,家庭杠杆率(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升至110.9%,高出美国家庭部门108.1%的杠杆水平。更为关键的是,在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均150.3万元的资产规模中,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远高于美国的34.6%,而且绝大部分城市家庭住房资产是通过负债而形成的,房贷已经成为中国家庭债务的最大块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消费对GDP的贡献比已提升到了78.5%,如此乐观格局既是居民收入增长所致,也有家庭杠杆因素的作用,而且对于居民来讲,适度加杠杆不仅可以增强工作动力,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在国家层面构筑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能。但是,过度与太高的家庭杠杆,不仅会削弱居民的即期消费能力,还会弱化家庭消费预期,并摧毁居民部门信用,从而抑制与掣肘民众未来消费张力,进而损害经济增长。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10%时,家庭信贷继续增加可能会对GDP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30%时,家庭债务的增加会对国家宏观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我国的家庭债务显然总体上超出了IMF的“警戒线”,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是属于高债负债家庭,即债务收入比大于4。不同于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杠杆可以采取“借新还旧”以及企业降低负债率能够选择“债转股”等方式,居民部门“去杠杆”除了压缩消费支出外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居民家庭中有两类人群的负债可能会对未来国内消费的增长构成进一步的掣肘。一类是30岁-40岁年龄段的人群,这类人群住房拥有率高达70%,是美国年轻人的2倍,但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最近三年中以各种形式举债购房的年轻人,当然也是中国社会中杠杆率最高的群体。按照西南财经大学的统计报告,目前国内负债城市家庭年龄呈驼峰分布,其中30岁-40岁家庭的负债率最高。另一类人群为“90后”与“00后”出生的人群,他们崇尚超前消费,而且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投放,到花呗、白条等各种网贷工具的定位,火力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这类人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高达756亿信用卡欠款已逾期半年,其中年轻人中有67%还不起信用卡的钱,56%沦为“赤贫”状态。当然,上述两类人群在即期消费以及债务偿还方面可能得到父辈的支持,但又必然倒逼父辈减缩自身消费,整体消费其实也就并未产生叠加效应。

最后还要重点矫正的是,有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人均负债不到3万美元,美国的人均负债高达14.53万美元,同时中国的家庭负债比低于美国,因此,中国存在进一步增大家庭负债以撬动消费的空间。然而,目前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足45%,而美国却达60%以上,同时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美国是118%,对比之下,中国家庭的增量还债能力要比美国差得多,债务的无序扩张不仅不利于消费增长相反会反噬消费动能。因此,为了呵护与维系目前的消费良序,中国政府只有在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以及降低家庭税负上下功夫,同时开展必要的金融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审慎监管与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野蛮信贷扩张,并建构出居民部门负债状况的预警与规控机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